2018年04月11日
首 页 领导讲话 动态信息 政策文件 项目管理 合力共建 宣传培训 典型聚焦 扶贫攻坚 乡村风貌 探索研究 外埠经验 文化生活
“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推进呈现八大亮点
发布时间: 2014-06-20 03:26:00 来源:

  “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自去年启动以来,在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方面力量帮扶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出八大亮点。

  一是立足特色资源开发的新型产业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各地在巩固和发展传统产业的的基础上,立足特色资源,开发新兴产业,增强了发展后劲。2010年,全省新农村建设累计新上产业项目2300个,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屯2090个,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78个。吉林市在全面加强传统产业建设同时,加快开发旅游产业,重点打造蛟河红叶谷、桦甸白桦林、昌邑神农观光休闲度假等12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农业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开辟农民增收新的领域空间。四平市立足粮食生产大市的特点,狠抓蔬菜棚室区、养殖小区“两区”建设,新建棚膜蔬菜园区28个,园区面积5600亩,新开工建设牧业养殖小区550个,入区饲养的畜禽比重达到41%,畜禽饲养方式正朝着“退户入区、以区建园”的方向发展。

  二是社区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方向上的新亮点。各地以村屯为单位,以构建农村新型社区为方向,按照合理规划、功能分区思路进行探索实践,生活居住区、工业开发区、特色农业园区、畜禽养殖小区、办公健身区等分区明显、功能配套、管理完善社区形态初步形成。吉林市九座新村,集中6个村2830户农民,集中建设了占地18万平米、61栋楼房的农民新村,实现了居住社区化、公共服务配套化。农安县陈家店村规划五年内全村979户农户都能迁进新社区,目前已集中建设农民住宅楼五栋,容纳316户村民,全村农户入住率达32%。陈家店村通过集中居住、整理土地、创办农民股份公司、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公益事业等,探索走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三是大型秸秆气化站成为新农村建设具有示范性、方向性的建设亮点。去年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将秸秆气化工程列入支持范围,启动建设13个大型秸秆气化站。秸秆气化站项目成为示范村路、水、电、房等方面基本完善后,新农村建设重要方向,丰富了新农村建设内容,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村环境面貌。目前,已有9个项目建设完工并投入运行,一举改变农民烟曛火燎的用能方式,小灶台、新型取暖方式等简捷、方便、低劳动强度的现代生活正成为农民热切期盼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方向。

  四是路、水、房以及公益设施建设成为改善农村民生的新亮点。各地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大力推进路、水、房、村部等公益设施建设和改造,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一年来,完成水泥路、油路和街路、巷道铺砖11645.55公里,实现屯屯通的屯达到2613个;完成饮水工程打井3933眼,覆盖村268个;新建秸秆气化站10个,修沼气池61个,覆盖居民797户;新建砖瓦房9805户,改造旧砖瓦房6767户;修建村部457个,卫生室488个,文化活动室294个,农民夜校276个;文化科技活动室294个,图书室915个,健身广场63.34万平方米,配套健身器材4748件(台/套)。

  五是整县(市)、整乡(片)推进成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新亮点。全省各地以加强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和城镇郊区等“三线一区”环境整治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全民动员动手,社会广泛参与,集中力量打好农村环境整治攻坚战役。吉林市开展了全方位环境整治活动,长春市开展了150天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白山市实施了百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四平市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等“三区一建”活动。在农村环境整治中,去年全省累计完成巷道铺砖466公里,修建排水沟12513公里,修建围墙24725公里,修铁大门13821个,栽树315万棵,建绿地42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5190盏,清理了农村“四小五堆”,努力创建了“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生态环保、文明向上”的新农村。梅河口市投入4000多万元,柳河县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沿线的集中环境整治,取得了积极成效,也探索形成了以政府推动为主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新的有效工作机制。

  六是省、市、县三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成为新农村建设投入的新亮点。各地都把专项投入作为新农村建设重要保障,积极设立并想方设法地扩大专项规模。目前,全省有近1/3的市(州)、1/2的县(市、区)、3/4的乡镇都有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吉林市市本级去年专项规模达到5000万元。去年,省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2亿元,带动和整合市、县、乡财政、各级各部门、乡村集体和农民投入、项目投入和社会各方面投入17.42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七是千名领导、千个部门、千户企业帮扶成为整合社会力量的新亮点。去年,在全省范围内落实了省市县三级千名领导干部、千个部门单位、千户企业帮扶1000个示范村、一定三年不变的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机制,其中,有53名省级领导、185个省(中)直部门单位、26所大专院校以及各军分区、人武部、预备役师旅、边防部队等,全部参与了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全省落实帮扶资金8065万元,发动社会捐助1824.2万元,协调项目资金8982.4万元,总计达到1.9亿元,占年度新农村建设总投入的11%,有力的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八是“四个园区,四个集中”建设思路成为新农村建设规划指导上的新亮点。为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吉林市等一些地方在发展方向上提出了“四个园区,四个集中”的工作思路,即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土地集约化、农民合作化,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龙头企业、种植大户集中,农民经营向合作社集中。工作指导上实施了统一城乡布局,分层梯次推进思路,规划选择400个的中心村,进行梯次延伸重点建设。这样的思路不仅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统筹考虑,切合了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和趋势,体现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 丁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