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移民与林区改革,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是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大事好事。我委一定按照国家和省里的总体部署,积极参与,全力支持,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下面,根据座谈会要求,结合我委工作实际,简要汇报如下。
一、科学建立移民居住点,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规划农民居住点。先后编制28个县市镇村体系规划,对农村居住点、产业、河流、道路等进行系统规划。比如敦化市官地镇现有30个行政村,通过规划未来保留10个中心村,对于居住零星分散、空壳村、居住环境条件恶劣的村屯,有计划有步骤合村并屯。
(二)建设移民新居。对于工矿塌陷区、水毁淹没区、地震断裂带上居住的村民进行整村整屯迁移。延边州合龙镇金达莱村、公主岭市刘房子镇欢喜河村、通化市东昌区夹皮村、镇赉县镇赉镇新立村等,都是移民新村,建设标准高、效果好,达到了美丽乡村水平,像这样的村全省有30多个。
(三)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移民新村,配套建设“六通、六改、六建、三化”等基础设施项目,即:实现农村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电视、通信息网络;开展改住房、改围墙大门、改排水、改厕所、改圈舍、改储粮仓;建校舍、建村部、建卫生所、建文体场所、建农民科技夜校、建垃圾处理场;全面实现美化、绿化、亮化,力求生态化、设施化和服务配套化。
二、加快生态保护区土地流转,切实保障迁出农民权益
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优质的土地流转市场服务,良好的土地流转氛围,将更加有利于农民进城务工和开展生态移民。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2014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390多万人,以转包、托管、出租、转让、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1520万亩,涉及农户66.5万户,同时不断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和服务,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带着土地入城”,解除了生态移民、迁出农民的后顾之忧。
(一)着力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各地依托农经机构,结合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场所和集体“三资”服务中心建立了县乡两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村级成立了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工作站,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全省成立881个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从事土地流转服务的专兼职工作人员6554人,设置土地流转服务大厅874个。全省各地累计投入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建设资金5676万元,有力地推进了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工作进程。
(二)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基础工作。一是推广使用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设计推广了新的农村土地流转标准合同文本,减少因流转合同内容不规范而引发的纠纷。二是开展政策指导。对流转合同签订等环节给予政策指导,帮助农民在自主协商的基础上,依法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三是加强流转服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开展流转政策咨询、合同签订指导、合同鉴证等服务。四是健全登记备案制度。设立土地流转登记簿,对流转登记备案。五是规范档案管理。对流转合同、三十年承包合同、经营权证书等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加强土地承包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三)完善政策法规制度建设。今年5月,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意见包括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登记制度、鼓励多形式多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与服务、加强农村土地流转行为监管等8个部分21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生态移民任务较重的延边州,制定了贷款贴息、保额提高等七项扶持政策,出台了促进专业农场发展条例。
(四)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为及时化解土地流转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我们加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土地流转纠纷的调解、仲裁,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商、调解、信访、仲裁、司法保障等相结合的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及时有效地解决了一批土地流转纠纷。目前,全省成立土地承包仲裁机构59个,聘任仲裁员932名;成立8670个乡村两级土地承包纠纷调解组织,纠纷调处体系基本覆盖所有县(市、区)。
三、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保护迁出农民土地财产权利
推进生态移民与林区改革,必须以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为核心,赋予外迁农民对承包土地、宅基地、住房和集体资产股权的财产权力。今年,我省被确定为农村土地确权国家整省推进试点,根据自身实际,我们明确“三步走”的思路,即:2015年完成农村集体耕地面积的30%,2016年完成40%,2017年完成30%。目前,全省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调查摸底、梳理问题阶段已基本完成,已转入清查实测阶段,实测面积3200万亩,占年度任务量的89%。在土地确权过程中,不管是散户移民,还是整村整屯迁出,我们都认真开展清查实测,让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依法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土地确权,稳定了土地承包权,放活了经营权,给农民吃上定心丸,实现了安心流转土地、放心移民外迁。
四、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稳定增加外迁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
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实现生态移民和林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也是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展农业功能和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积极推动生态移民和林区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一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粮、经、特、饲协调发展。二是优化调整农牧结构。积极开展过腹转化,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提高牧业收入比重。三是优化产品结构。注重发展工业用、饲料用、食用等专用特用型玉米,提高绿色、有机、优质、特色产品比重。四是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都市农业、休闲旅游农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五、几点建议
为了确保生态移民和林区改革工作积极稳妥、顺利实施,借此机会提如下建议。一是加大移民新村建设扶持力度。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对移民新村建设的支持,增加扶持资金,打造美丽和谐宜居的移民新农村。二是强化对移民就业的政策支持。加强对移民就业和劳动技能培训,确保生态移民充分就业。设立移民就业创业专项引导基金,对移民就业创业以及安排移民就业较多的企业进行扶持。支持各地建立移民创业园,为移民就业和后续发展提供平台。三是完善移民社会保障机制,为移民提供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扶助等社会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