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1日
首 页 领导讲话 动态信息 政策文件 项目管理 合力共建 宣传培训 典型聚焦 扶贫攻坚 乡村风貌 探索研究 外埠经验 文化生活
浙江桐庐描绘美丽乡村画卷好生态成为金名片
发布时间: 2015-07-14 12:41:00 来源:

  浙江桐庐地处钱塘江上游,富春江斜贯县境,坐拥《富春山居图》秀丽山水。 

  桐庐县委书记毛溪浩说:桐庐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宁可速度慢一点,也要保护好这片山水。这也正是桐庐坚持的生态经济理念。     

  全面消灭黑臭河 

  钱江源头筑屏障,一江清水出桐庐。桐庐位于钱塘江上游,肩负保障下游水质的重任。51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第八届中华宝钢环境奖颁奖典礼上,桐庐夺得全国唯一一个城镇环境类大奖。桐庐县县长方毅动情地说:如果让桐庐的青山绿水在我们手上被伤害,那就是对不起大自然的恩赐,对不起老祖宗的遗存。 

  管好农村环境的同时,管好两江水环境尤为重要。桐庐县以富春江、分水江两江水质保护为重点,全面启动保护水源水质、整治沿江企业、完善基础设施、修复岸线生态、开发人文旅游为主要内容的28项综合性工程。近3年共拆除沿江临时码头39座,削减砂石开采量600余万吨,关停沿江企业20余家。截至2013年底,全县富春江、分水江河道已无河道砂石拍卖点,有效保护了河道生态环境。 

  为确保水面清洁,桐庐还专门成立环境治理公司常年打捞、拦截来自上游的大量漂浮物,让漂浮物在这里上岸2003年至今,共打捞处置各类漂浮物20余万吨,有效保障了下游的水质。 

  桐庐县环境保护局局长张利军介绍说:中国画城不能缺少如画般的生态环境,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桐庐已经连续7年保持交界断面下游出境水质总体优于上游入境水质,全面消灭了境内垃圾河、黑臭河,全县83条河流已有80条达到类以上水体。今年年底前将全面消灭不能游泳的河。      

  生态美转化产业美 

  生态美,要转化成产业美。环保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把利剑。多年来,桐庐县委县政府一直致力拒绝高污染、高耗能的大项目,不断提高企业的环保准入门槛,成立县招商引资项目把关领导小组,坚持环保评审一票否决制,近3年共否决各类不符合要求的项目500余个。 

  桐庐还按照清出去,请进来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实施环保倒逼淘汰落后产能,清除不符合发展要求的企业,请进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34.2% 

  产业美,要实现村美民富。依托桐庐山水地理优势,大力提升发展现代农业。做强做精蜂业、茶叶、干鲜果、蚕桑、蔬菜、水产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抓住生态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桐庐县农办工作人员介绍说:桐庐的好生态也成为全县乡村旅游金名片,来自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游客络绎不绝,去年农家乐年接待游客就达140万人(),实现收入超5000万元,真正实现了村美民富。    

  村村设立环保协会 

  在桐庐183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环保协会,成员都是村里觉悟高、素质好的村民。 

  除了村里成立环保协会,桐庐还分片建立了企业环保管理员、村环保监督员、区域环境观察员三员监督机制,使社会大众都直接参与生态环保建设与监督管理,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浓厚氛围,真正把生态文明理念常态化、生活化。 

  分管宣教工作的县环保局副局长杨振武说:真正的生态文明少不了社会各界的自觉参与。今年我们出台了《桐庐县生态文化建设实施意见》,从宣传教育、公众参与、制度创新和创建带动等4个方面来引导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启动全城监管模式 

  生态建设,规划先行。桐庐县先后发布实施了《桐庐生态县建设规划》、《桐庐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桐庐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 

  张利军介绍说:桐庐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政资金保障机制也可以得到保障 

  桐庐的生态文明举措可以说是启动了全城监管模式 实行县领导联系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制度,纪检、组织、督查考评等部门创新执纪模式、健全评比方式、完善考评机制,以问责、评比、考核管理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保驾护航。今年以来,就环境治理问题,县纪委书记直接约谈了4个乡镇的一二把手及8个部门的相关领导。 

  桐庐开放了公众投诉电话、微博微信举报、媒体曝光等多种监督渠道。严格落实项目审批环保一票否决制度,还将生态文明建设、乡镇交界断面水质考核、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运行维护管理考核等工作纳入乡镇、部门年终综合考评。 

责任编辑: 丁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