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1日
首 页 领导讲话 动态信息 政策文件 项目管理 合力共建 宣传培训 典型聚焦 扶贫攻坚 乡村风貌 探索研究 外埠经验 文化生活
特景特美特力村
发布时间: 2014-06-02 03:45:00 来源:

  春风微拂,镇赉县坦途镇特力村美景如画。成排的杨树和路灯,整齐划一的铁艺围墙守护着一排排红瓦白墙、蓝瓦黄墙的民宅,在整洁一新、温馨祥和的村庄里,人们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一幅新农村画卷尽展眼前。

  来到特力村双榆树屯姜殿清家,他的幸福说法是:农民腰包鼓起来了、新房子住上了、幸福指数增高了。姜殿清今年63岁,去年9月,他家三代人告别了居住50多年的两间土坯房,住进了150平方米的新房子。500平方米的院子里,新房子红瓦白墙和蓝色的大型农机具,形成了异常鲜明、清新的色彩。室内如同城市居民住宅楼的设计风格,宽敞的客厅、明亮的卧室、洁净的卫生间。57吋的平板液晶电视和电脑、电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厨房里的绿色整体橱柜,做饭时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中放出来的热水,老伴儿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用冷水淘米了。打开卧室的整体衣柜,老姜指着整齐摆放的衣服说:“现在咱一年靠种玉米和水稻每年收入14万多,想穿啥就买啥。”透过室内的铝塑镁窗就能看到窗外的仓房和院落,老姜止不住话匣子说:“现在的仓房就70多平,还带车库,比过去全家人住的土房面积都大,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新农村建设咱大家可真受益了!”当提起现在全家人的梦想时,老姜指着院里的一台大农机说:“这家伙耙地、灭茬真是效率高,现在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了,我想再买上一台收割机,减轻劳动负担。然后趁农闲时去旅游,到各地看看大好河山。”言语中无不流露出无尽的幸福。    据村干部介绍,得益于新农村建设的惠民工程,像姜家这样的新房子只需自筹15万元就建成并装修一新了。每晚姜殿清都到修建一新的文化广场上和大家扭秧歌,生活真是悠然自得。在39岁的蒙古族妇女托娅家,小屋里窗明几净,她讲述着去年住上新房子的喜悦。结婚19年了,一直和公公婆婆住在48平方米的土坯房,房子阴暗潮湿,靠着每年1—2万元的收入,她们从没敢奢望能住上这样漂亮的新房子。住进装修后的新房,托娅虽然拄着拐杖,却每天都坚持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她常说:“要不是好政策,这辈子都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咱得知道珍惜,收拾得规整些、干净些。”62岁的低保户秦树山住在特力村所在地,由于患腰间盘突出多年,丧失劳动能力后仅靠1公顷多土地转包的微薄收入生活。住了60多年的低矮土坯房见证了他的童年、中年和老年。去年,他和村民一起住上了这蓝瓦黄墙的新房,兴奋之余把好消息告诉了外地的亲戚们。如今,住上了新房,有了农村养老保险,夫妇俩每月可领到110元,加上低保收入,他们很知足。提到梦想,他说:“咱现在有养老保险、有农村合作医疗、有了新房子,没有啥后顾之忧了。最大的梦想就是身体一天天好起来,在自己院里搞点家禽养殖,足不出户就享受晚年幸福生活。”去年,该屯和姜家一样自建房3户;和托娅家一样改造三类人群(特困户、低保户、困难群众)危房8户、统建21户、维修7户,小屯面貌焕然一新,老旧不堪的土坯房将成永远的回忆。    特力村幅员辽阔,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全村有耕地617公顷,共5个自然屯288户,总人口1160人。几年来,该村整体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村党组织建设成果显著,老百姓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去年,该村经济生产总值达到2100万元,粮食产量实现6000吨,畜牧业产值500万元,劳务输出955人次,实现创收近500万元,村集体收入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可达1万元,排在全镇14个行政村前列。2010年,该村被确定为省“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推进村,工程开展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会精心组织和运作,采取新农村建设项目补助资金、村集体投入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 2010、2011两年时间在双榆树屯建设文化休闲广场5000平方米,广场地面全部完成硬化、栽植花草,内含篮球场地、凉亭和健身器材;铺设户户通水泥路2000延长米,排水沟1600延长米;统一修建铁艺围墙3000延长米并更换农户大门86个;新栽银中杨风景树5000棵,果树2000棵;新安装路灯70基杆,实现了柴草垛全部移出屯外,日常保洁队伍使屯内卫生干净整洁,打造出了“镇赉县新农村建设第一屯”。

  为进一步扩大新农村建设成果,2012年,该村又着力推进了三家子屯和东太平屯的新农村建设。在10月末,这两个屯完成新修水泥路5.1公里,完成围墙改造7520延长米,更新铁艺大门108个,新栽银中杨6000棵,果树5000棵。白城市新农村“三项工程”建设动员大会之后,他们一鼓作气,仅用30天高标准完成了双榆树屯、三家子屯、东太平屯危房改造整体推进工作,改造危房85户,率先实现了3个屯整屯无危房。目前,全村各屯已实现屯屯通水泥路,屯内主干道亮化达到20%,绿化达到85%,全村住房实现80%砖瓦化,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安全饮水使用率达到100%,电网改造100%完成。该村始终坚持“特色兴村、产业强村”的发展理念,全力培育了一批特色产业,养殖、种植等一主多元的农业产业化格局。2011年,通过农民自筹资金在山东购进小尾寒羊1000只,现已发展到存栏1900只,预计2013年末养羊户户均增收20000元左右。2012年村委会组织养羊户成立了肉羊养殖合作社,为肉羊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组织保证。特力村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正快速朝着建成小康社会的方向幸福前行。 (田宏 李国纯) 

责任编辑: 丁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