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1日
首 页 领导讲话 动态信息 政策文件 项目管理 合力共建 宣传培训 典型聚焦 扶贫攻坚 乡村风貌 探索研究 外埠经验 文化生活
公主岭市:回眸2019之农村环境整治篇
发布时间: 2019-12-26 03:26:00 来源: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农村年产生活垃圾10万吨、秸秆360万吨、畜禽粪污328万吨;点多、线长、面广——农业大市公主岭,如何破解“‘广阔天地’环境差”的通病?

  答案是:市场化、制度化、规范化。

  公主岭市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的思路、做法,是得到了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

  【聚焦】市场化——

  配合服务外包  打响“三大战役” 

  一年前,南崴子街道房身岗子村给记者留下的是“脏乱差”的印象。出于对农村的熟悉,感觉“这也属正常”。

  时隔一年,记者再次来到房身岗子村,呼吸着冬雪初晴后的清新空气,十分惬意。虽然大地披上了一层雪衣,但村里的变化依旧清晰:笔直的村道干干净净,沟渠、院落不见一点儿垃圾;家家户户门院清亮,连柴草垛都码得整齐划一。

  “和以前乱堆乱放的情形大不一样了!”记者感慨。

  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孟繁强说:“这是服务外包的效果。”

  今年4月,公主岭市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投入5400万元委托京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清运全市农村生活垃圾。

  服务外包后,按照“市统筹、乡管理、局协调、村收集、公司转运”的垃圾处理新路子,全市24个乡镇(街道)、404个村的生活垃圾,变得前所未有的“规矩”,日产日清常态化。

  配合“市场化”,公主岭市打响“三大战役”。

  “清根见底战役”

  从去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六清、六化”行动。财政投入5000万元,专项清理陈年垃圾25万吨,实现了“墙根到路肩、树根到边沟、房根到院墙”清洁干净;镇区全面达到卫生清洁化、道路硬面化、商铺规范化、车辆秩序化。

  “大清扫战役”

  为巩固“清根见底”成果,今年以来,共开展两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战。围绕“三清一美一改一建”,每个村投入5万元,发动群众对房前屋后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清扫,实现边沟、树台、路肩整齐划一,农户墙外公共用地自行种植的农作物全部种植花草。

  双城堡镇打造了一条“百里生态景观带”。村民负责自家门前环境整治,将影响景观的建筑物全部拆除,生产生活用品码放整齐,门前打扫干净,垃圾自觉收集投放到垃圾箱;村里负责公路沿线的绿化景观规划维护,购买、栽植、管护苗木;镇里负责基础设施配套。“我在村里住了几十年,环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干净、漂亮过。心情太舒畅了。”70岁的村民王志说。

  “全面保洁战役”

  京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按照农村人口每75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的标准,共配备保洁人员850人;再按照每10户配备一个垃圾桶的标准,共投入封闭垃圾桶23636个。同时,配备了8吨垃圾压缩车20台、电动保洁车405台、洗扫车4台、吸尘扫路车4台、白钢果皮箱180个,“全面保洁战役”全面打响。

  总量庞大的垃圾收上来,如何处理?公主岭市以“市场化”给垃圾找到了良性“出口”:引入无锡华光集团,投资2.3亿元建成日处理400吨生活垃圾的发电厂——全市城乡所有生活垃圾,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

  【聚焦】规范化——

  助力移风易俗  开展“四大攻坚”

  改善人居环境,不仅是硬件的变易,更是观念的变迁。一时整洁易,长久保洁难。农村环境整治最难以整治的就是习俗上的“四大堡垒”:柴草垛、畜禽粪、厕所、庭院。

  为彻底解决易发、多发、反复发的农村人居环境难题,公主岭市坚持问题导向和靶向施力,以规范化为抓手,持续开展了“四大攻坚”行动。

  柴草垛治理攻坚行动

  组织村民自行清除陈年柴草垛4万处。重新设置柴草集中堆放点,每个组至少一个。随着整治工作的持续深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规范化乡村。在刘房子街道石丰村,柴草垛全部集中堆放,路肩、边沟、树台也整齐划一。村民杜云梅说:“这样规规矩矩的多好,看着心里都敞亮。时间长了,习惯就养成了,大伙儿谁也不好意思破坏。”

  畜禽粪污治理攻坚行动

  陈年畜禽粪污全部清理还田约50万吨。新产生的,散户设置粪便收集中心,全市共设置了57个;规模化养殖场全部安装储粪池和储尿池等设施,共安装了513个。新建7个有机肥厂,年可加工畜禽粪便110万吨。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1.2%。

  厕所改造攻坚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改造,一头连着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头连着乡村生态文明。公主岭市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不搞“一刀切”,按照“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原则,确定了堆肥式非水冲、微生物降解式、智能无害化旱厕等模式。今年,投入1800万元专门用于1.1万户农村厕所改造。

  庭院治理攻坚

  不搞脱离农村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的形象工程,发挥居民主体参与作用,开展“文明村组、文明家庭”等系列活动,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清理庭院,改变影响环境的不良习惯。今年,将评选出100个文明组、5000户文明家庭示范户和2万户文明家庭,每个文明家庭示范户奖励500元,每个文明家庭奖励200元,逐步实现文明家庭全覆盖。

  与“四大攻坚”行动同步的,还有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建设。十屋镇韦家窝堡村的“农家书屋”,远近闻名。农闲时,村民们到这里读书、看报、查阅资料,用啥学啥。有时还举办演出、培训、放电影等活动。丰富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村民文明素养,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喝酒、打麻将等现象,明显减少。

  “没什么事的时候就来图书室看看书,顺便在广场扭扭大秧歌,挺有意思的,和城里人的生活没啥两样。”村民刘胜新很是满足。

  【聚焦】制度化——

  整合各方力量  建立“四大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公主岭市整合各方力量,强化保障措施,建立了“四大机制”。

  ——领导机制

  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层层压实“一把手”责任,逐级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落实6个方面28项任务,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卫生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分类等重点任务,细化落实到部门单位、乡镇村组。

  落实市级领导包保乡镇(街道)及联系分管部门工作责任制。市级领导具体参与研究、部署、检查、督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并定期向市委汇报。通过市级领导包保联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合力抓落实的格局。各乡镇(街道)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农村人居环境议事规则框架下各司其职、协同作战,确保这场硬仗打出成效。

  ——包保机制

  建立“市、乡、村、组”四级包保体系,全市包保干部有3526名,所有乡镇(街道)、行政村、自然组、乡村农户实现全覆盖。四级包保体系对绿化美化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今年全市9条主要公路栽花种草372公里,绿化美化村组172个。

  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村与农户签订包保责任书,包清洁、包栽花种草、包管护。今年,全市村组共造林1.3万亩,成活率达90%以上,就是门前“三包”责任制的功劳。农村人居环境三分建七分管,农民是主体,自觉是关键。门前“三包”责任制,让文明生活方式逐渐成为村民的内在要求,彻底改变了过去“前清后乱”的状况。

  包保机制给农村带来的变化,随处可见。在双龙镇兴林中心村,一面长600多米的宣传墙气势磅礴,300多幅普法漫画吸人眼球。人居环境胜人一筹,随之而来的是,这个村的村民自治成果也非同一般——“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落地生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测评搞得有板有眼,红白理事会大力革除陋习,庭院和村组卫生自然不在话下。

  ——投入机制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则,整合涉农资金2亿元,全力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时,市财政拿出1.28亿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占年度地方级财政收入的10%左右。其中,5000万元用于陈年垃圾清理,5400万元用于垃圾清运,650万元用于“文明村组、文明家庭”评选,1200万元用于村组绿化,200万元用于主要线路花卉种植。

  ——督导机制

  一是普查倒逼督导。对全市农村垃圾进行全面普查,每个垃圾点或垃圾堆都进行拍照,照片直接发到市委书记、市长和乡镇一把手的手机上,限期整改清运,清掉一个销号一个。二是领导暗访督导。市级领导深入到各乡镇村组进行暗访,发现问题直接约谈。三是专项工作督导。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办公室,采取旬调度、月抽查的方式,对全市农村垃圾进行全面普查、登记造册,实行销号制;市领导暗访督导。四是大拉练督导。组织全市拉练式大检查,市四个班子领导参加,现场打分评比,并根据分数奖优罚劣。五是媒体曝光督导。在公主岭电视台开辟专栏,及时报道好的经验做法,对整治不彻底的进行曝光。截至目前,全市共反馈问题420个,整改到位率100%。

  此外,公主岭市还订立村规民约,构建了“教化与引导、激励与约束、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治理机制,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做到有章可循、有约可守,实现自己的活自己干、自己的事自己办。

责任编辑: 丁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