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县委、县政府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今年全县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工作日程,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逐步推进,使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稳步运行。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组织机构。为强化领导力度,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主管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35个部门的负责人和13个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为成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根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制定了《东辽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本着“抽硬人、硬抽人”的原则,从组织部、宣传部、农业局、财政局、建设局等7个部门抽调了13名干部组建了办公室,确定了办公地点,划拨了10万元专项经费,配备了办公桌、电话、电脑、传真机等办公用品。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科、政策宣传科、规划指导科、督导协调科。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制定了办公室规章制度,进行了为期五天的业务培训工作,使办公室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管理轨道。各试点乡镇也按照县里的要求,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机构。
二是科学研究,制定建设规划。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县委先后召开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会、书记办公会、常委会,广泛征求意见,多次论证,集思广益,统一思想,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主导思路和实际内容,制定了《东辽县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县委文件下发相关部门和乡镇。
三是仔细筛选,确定试点村镇。根据省、市关于开展申报试点村镇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按照乡镇申报、县里审核的原则,积极组织人员开展省、市试点村镇的申报工作。县里专门召开了两次情况调研会,并根据各乡镇上报的材料,对重点乡镇和重点村进行了调研。经过仔细审核筛选,确定渭津镇为省级试点镇,平岗镇的榆田村、安恕镇的曲家村为省级试点村;建安镇为市级试点镇,白泉镇的德忠村等10个村为市级试点村。同时,研究确定了县级试点村镇4个。
四是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为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内容、方法措施,在县电视台开辟专栏节目定期报道,创办了《东辽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简报》,现已编发五期;召开了县农办主任、农业局长、建设局长、有关乡镇党委书记参加的座谈会,并将座谈内容在《辽源日报》刊发;又邀请辽源电视台《经济生活茶苑》栏目组制作了《畅谈东辽新农村》的电视专题片,营造了全民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是调查摸底,研究制定试点方案。为制定好《东辽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从4月15日至20日,组织4个调研组深入到全县13个乡镇18个村,采取下发调查表、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共下发调查表337份、调查问卷650份,召开座谈会28个。通过调研,全面掌握了全县试点村镇的基本情况和乡村干部群众的想法,为科学制定试点方案,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收到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辽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