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1日
首 页 领导讲话 动态信息 政策文件 项目管理 合力共建 宣传培训 典型聚焦 扶贫攻坚 乡村风貌 探索研究 外埠经验 文化生活
关于印发《2016年吉林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选定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5-09-18 03:07:00 来源:
  

  

  各市(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公主岭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各县(市、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 

  现将《2016年吉林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选定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2016年吉林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选定工作方案 

  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 

  201584日     

  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84日印发 

 

  2016年吉林省新农村建设 重点村选定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战略部署,统筹推进美丽乡村、新农村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省从2016年开始,利用2年时间,启动新一轮新农村410个重点村建设,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精品和样板,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现制定重点村选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丽吉林为统领,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基础、新农村建设为统领、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突出重点村主导产业建设、民生发展,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配套建设,强化文化建设和生态保护,推动“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努力实现规划科学、村容整洁、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和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点村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水平。 

  (二)选点原则。 

  1.选点范围。第一批建设的1000个示范村和2014-2015年建设的421个重点村不纳入选点范围。其他行政村均可纳入重点村选点范围。 

  2.择优选点。按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要求,重点选择基础相对较好、人口相对集中、布局相对合理、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农民人均收入较高的村作为建设对象。能够带动分散村屯向中心村、大村集中的,优先选择。纳入城区规划的城中村不予选择。 

  3.统筹建设。以市(州)为单位对所辖县(市、区)按照点面结合、集中连片的原则,统筹选点布局,增强示范性和带动性。第一批重点村建设党政领导重视、财政支持有力、实际成效突出的,在分配指标上可以适当倾斜。 

  4.突出特色。选择不同地域类型、不同产业基础、不同民族特色、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建设模式的村。边境地区要与强边固防建设相结合。 

  5.综合确定。按照村申报、乡(镇)把关、县(市、区)推荐、市(州)审核、省综合确定的工作程序,推荐选定重点村。 

  (三)建设内容。以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村环境整治项目为重点,并实现整村推进绿化美化和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二、选村条件和实施步骤 

  (一)选村条件。选定的重点村,要符合下列条件。 

  1.班子建设。村两委班子团结,凝聚力、战斗力强,视野开阔,思想解放,勇于改革创新,带领农民致富和管理村级事务能力强。村干部作风正派、廉洁自律、群众拥护。 

  2.区位优势。符合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布局要求,有利于打造样板村群,地理位置优越,辐射带动范围广,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适合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生态旅游、电子商物、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 

  3.经济基础。主导产业明显,突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循环经济链条,基本形成一村一品格局。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农民人均纯收入较高。 

  4.基础建设。村内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有较好基础,村庄规划整齐,村容整洁。 

  5.投入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实现多渠道、多元化投入能力较强的村。市、县两级政府保证能够安排一定规模的配套资金。乡镇积极组织推动,村集体自我投入能力达到15万元左右。多方筹集建设资金,能够有效整合各方面资金项目,社会帮扶力度较大。 

  6.农民意愿。农民自主投入、自主建设、自主管理的积极性高、意愿强烈,直接受益的项目建设以农民自我投入为主。 

  7.乡风文明。积极开展文明村屯、文明户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有效落实,创新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无违法犯罪活动和社会丑恶现象,无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二)实施步骤。省根据行政村数量和市(州)、县(市、区)财政投入能力等因素,将重点村建设指标分解到市(州),市(州)将指标再分解到县(市、区)。分配数量应当多一些,履行村级申报、乡镇推荐、县(市、区)审核、市(州)初审的程序,预选定450个重点村。 

  1.村级申报。820日前,申报的重点村填报有关表格和材料(见附件2、附件3),并签署乡镇意见,一式6份,村和乡镇各留存1份,报县(市)4份。 

  2.县级推荐。县(市、区)根据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重点村选定原则和条件,择优确定重点村推荐名单,于830日前将推荐的重点村申报材料(一式3份)报市(州)。 

  3.市级审核。市(州)根据本地区统筹建设的要求,对县(市)推荐的重点村进行审查和复核,不符合要求的可做出调整, 910日前将审核结果(一式2份)报省。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可将重点村申报材料直接报省。 

  4.省综合确定。930日前,省组织检查组深入各地对上报的重点村进行全面核查,形成重点村选定初步意见,报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批准施行。 

  三、主要措施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重点村的申报、审查、审核和综合评定工作,确保重点村符合条件标准,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求,推动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工作深入展开。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和地方财政部门积极配合,做好选村工作。要做好组织协调、综合汇总、审核把关和及时上报等相关事宜,确保按时完成重点村选定工作。 

  (二)搞好发动,深入宣传。要通过会议和新闻媒体发布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意义,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重点村建设的认识,增强主动性,形成踊跃申报、积极建设的大好局面。 

  (三)履行程序,完备手续。按照规定,严格履行重点村申报、推荐、审核和确定程序,认真填写相关表格和撰写申报材料,坚持实事求是,不准弄虚作假。 

  (四)尊重民意,注重方法。选定重点村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不准不顾基层意见和农民意愿,强行定点,强行建设。拟报的重点村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及时向村民公示公开。 

  (五)及时沟通,加强衔接。市(州)、长白山管委会和县(市、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确定专人负责重点村选定工作,及时向省汇报工作情况,保证工作进度,确保工作质量。 

  附件 12016年吉林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申报指标分解表 

  22016年吉林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申报表 

  32016年吉林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申报材料内容要求 

   

  附件1: 

  2016年吉林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申报 

  指标分解表 

  

  

  各市(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公主岭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各县(市、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 

  现将《2016年吉林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选定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2016年吉林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选定工作方案 

  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 

  201584日     

  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84日印发 

  

  2016年吉林省新农村建设 

  重点村选定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战略部署,统筹推进美丽乡村、新农村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省从2016年开始,利用2年时间,启动新一轮新农村410个重点村建设,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精品和样板,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现制定重点村选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丽吉林为统领,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基础、新农村建设为统领、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突出重点村主导产业建设、民生发展,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配套建设,强化文化建设和生态保护,推动“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努力实现规划科学、村容整洁、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和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点村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水平。 

  (二)选点原则。 

  1.选点范围。第一批建设的1000个示范村和2014-2015年建设的421个重点村不纳入选点范围。其他行政村均可纳入重点村选点范围。 

  2.择优选点。按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要求,重点选择基础相对较好、人口相对集中、布局相对合理、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农民人均收入较高的村作为建设对象。能够带动分散村屯向中心村、大村集中的,优先选择。纳入城区规划的城中村不予选择。 

  3.统筹建设。以市(州)为单位对所辖县(市、区)按照点面结合、集中连片的原则,统筹选点布局,增强示范性和带动性。第一批重点村建设党政领导重视、财政支持有力、实际成效突出的,在分配指标上可以适当倾斜。 

  4.突出特色。选择不同地域类型、不同产业基础、不同民族特色、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建设模式的村。边境地区要与强边固防建设相结合。 

  5.综合确定。按照村申报、乡(镇)把关、县(市、区)推荐、市(州)审核、省综合确定的工作程序,推荐选定重点村。 

  (三)建设内容。以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村环境整治项目为重点,并实现整村推进绿化美化和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二、选村条件和实施步骤 

  (一)选村条件。选定的重点村,要符合下列条件。 

  1.班子建设。村两委班子团结,凝聚力、战斗力强,视野开阔,思想解放,勇于改革创新,带领农民致富和管理村级事务能力强。村干部作风正派、廉洁自律、群众拥护。 

  2.区位优势。符合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布局要求,有利于打造样板村群,地理位置优越,辐射带动范围广,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适合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生态旅游、电子商物、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 

  3.经济基础。主导产业明显,突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循环经济链条,基本形成一村一品格局。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农民人均纯收入较高。 

  4.基础建设。村内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有较好基础,村庄规划整齐,村容整洁。 

  5.投入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实现多渠道、多元化投入能力较强的村。市、县两级政府保证能够安排一定规模的配套资金。乡镇积极组织推动,村集体自我投入能力达到15万元左右。多方筹集建设资金,能够有效整合各方面资金项目,社会帮扶力度较大。 

  6.农民意愿。农民自主投入、自主建设、自主管理的积极性高、意愿强烈,直接受益的项目建设以农民自我投入为主。 

  7.乡风文明。积极开展文明村屯、文明户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有效落实,创新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无违法犯罪活动和社会丑恶现象,无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二)实施步骤。省根据行政村数量和市(州)、县(市、区)财政投入能力等因素,将重点村建设指标分解到市(州),市(州)将指标再分解到县(市、区)。分配数量应当多一些,履行村级申报、乡镇推荐、县(市、区)审核、市(州)初审的程序,预选定450个重点村。 

  1.村级申报。820日前,申报的重点村填报有关表格和材料(见附件2、附件3),并签署乡镇意见,一式6份,村和乡镇各留存1份,报县(市)4份。 

  2.县级推荐。县(市、区)根据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重点村选定原则和条件,择优确定重点村推荐名单,于830日前将推荐的重点村申报材料(一式3份)报市(州)。 

  3.市级审核。市(州)根据本地区统筹建设的要求,对县(市)推荐的重点村进行审查和复核,不符合要求的可做出调整, 910日前将审核结果(一式2份)报省。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可将重点村申报材料直接报省。 

  4.省综合确定。930日前,省组织检查组深入各地对上报的重点村进行全面核查,形成重点村选定初步意见,报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批准施行。 

  三、主要措施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重点村的申报、审查、审核和综合评定工作,确保重点村符合条件标准,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求,推动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工作深入展开。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和地方财政部门积极配合,做好选村工作。要做好组织协调、综合汇总、审核把关和及时上报等相关事宜,确保按时完成重点村选定工作。 

  (二)搞好发动,深入宣传。要通过会议和新闻媒体发布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意义,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重点村建设的认识,增强主动性,形成踊跃申报、积极建设的大好局面。 

  (三)履行程序,完备手续。按照规定,严格履行重点村申报、推荐、审核和确定程序,认真填写相关表格和撰写申报材料,坚持实事求是,不准弄虚作假。 

  (四)尊重民意,注重方法。选定重点村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不准不顾基层意见和农民意愿,强行定点,强行建设。拟报的重点村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及时向村民公示公开。 

  (五)及时沟通,加强衔接。市(州)、长白山管委会和县(市、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确定专人负责重点村选定工作,及时向省汇报工作情况,保证工作进度,确保工作质量。 

  附件 12016年吉林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申报指标分解表 

  22016年吉林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申报表 

  32016年吉林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申报材料内容要求 

   

  

  附件1: 

  2016年吉林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申报 

  指标分解表 

市(州) 

重点村指标数(个) 

推荐村数(个) 

全省合计 

410 

450 

长春市 

72 

80 

吉林市 

61 

67 

四平市 

34 

37 

公主岭市 

18 

20 

辽源市 

22 

24 

通化市 

30 

33 

梅河口市 

14 

15 

白山市 

21 

23 

白城市 

41 

43 

延边州 

48 

55 

松原市 

48 

52 

长白山管委会 

1 

1 

  

  附件2: 

  2016年吉林省新农村建设 

  重点村申报书 

  村名称(盖章):              

  申  报  日  期:              

  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二〇一五年八月 

  

一、基本情况 

村名称 

  

所属县(市、区)、乡镇 

  

党组织书记姓名 

  

办公电话 

  

    

  

村委会主任姓名 

  

办公电话 

  

    

  

二、自然情况 

幅员面积(平方公里) 

  

在册耕地面积(公顷) 

  

林地面积(公顷) 

  

水域面积(公顷) 

  

草原面积(公顷) 

  

森林覆盖率(% 

  

土地流转面积(公顷) 

  

农民合作社(个) 

  

总人口(人) 

  

劳动力(人) 

  

总户数(户) 

  

自然屯数量(个) 

  

三、基础设施情况 

1.住房:砖瓦房(户) 

  

楼房(户) 

  

现有危房(户) 

  

安全住房比重(% 

  

2.道路:水泥路(公里) 

  

柏油路(公里) 

  

砖路(公里) 

  

砂石路(公里) 

  

土路(公里) 

  

农村公路屯屯通屯数(个) 

  

农村公路户户通屯数(个) 

  

  

  

3.桥涵:村内现有桥涵(座) 

  

还需建设桥涵(座) 

  

4.饮水:安全饮水(户数) 

  

其中:自来水(户数) 

  

安全饮水率(% 

  

  

  

5.排水工程:路边排水沟(延长米) 

  

河流或小流域治理(延长米) 

  

6.垃圾处理:转运车辆(台) 

  

垃圾收集池(个) 

  

垃圾临时堆放场(个) 

  

环卫人员(名) 

  

7.节能:使用节能炉、灶(户) 

  

户用沼气(户) 

  

8.围墙大门:农户建设或改造围墙(延长米) 

  

建设大门(个) 

  

9.绿化美化:屯内房前屋后栽树(棵) 

  

屯内栽花(株) 

  

公路两侧栽花(公里) 

  

种草坪(平方米) 

  

村屯绿化率(% 

  

  

  

10.路灯:太阳能路灯(盏) 

  

电能源路灯(盏) 

  

11.厕所:公厕(座) 

  

室内水冲卫生厕所(户) 

  

室外卫生厕所(户) 

  

  

  

12.村卫生室建筑面积(平方米) 

  

村医生(名) 

  

医疗床位(张) 

  

  

  

13.村小学:校舍面积(平方米) 

  

村小现有学生(名) 

  

14.村办幼儿园(平方米) 

  

学龄前儿童(名) 

  

15.休闲健身广场(个) 

  

休闲健身广场总面积 (平方米) 

  

16.农家书屋(平方米) 

  

藏书(册) 

  

17.村内养老场所(平方米) 

  

统一供养老人(人) 

  

18.村部:建筑面积(平方米) 

  

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是/ 

  

19.储粮:科学储粮(户) 

  

地趴粮(户) 

  

20.畜禽养殖小区(个) 

  

规模化饲养畜禽比重(% 

  

散养畜禽(户) 

  

  

  

21.其他:绘制文化墙(延长米) 

  

有线电视户数(户) 

  

上网户数(户) 

  

  

  

四、2014年经济发展情况 

  

  

  

年度经济总量(万元) 

  

工业产值(万元) 

  

工业年缴税金(万元) 

  

  

  

农业总产值(万元) 

  

其中:牧业产值(万元) 

  

园艺特产产值(万元) 

  

  

  

农村第三产业产值(万元) 

  

  

  

粮食产量(万吨)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村集体积累(万元) 

  

总债权(万元) 

  

总负债(万元) 

  

  

  

五、其它情况 

  

  

  

是否是边境村 

  

是否是乡政府所在地村 

  

是什么少数民族村 

  

是否是旅游村 

  

是否有名胜古迹村 

  

是否是移民村 

  

是否是统一建楼的村 

  

  

  

六、××村申报重点村综合材料(另附页,参见撰写要求) 

村民委员会申报意见 

  

        

     

乡(镇、街)政府意见 

  

        

                     

县(市、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意见 

                          

县(市、区)财政部门初审意见 

  

   

     

市(州)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 

办公室 

复审意见 

   

     

市(州)财政部门复审意见 

  

  

    

               

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 

审定意见 

  

      

     

  

         

  附件3: 

  2016年吉林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村 

  申报材料内容要求 

  一、自然情况 

  村的幅员面积、地理区位优势、交通状况;村组分布、人口数量和民俗文化特点;主导产业、生态环境等情况。 

  二、经济发展情况 

  村所辖工业、农业、畜禽产业、特色产业、服务行业等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农民收入情况;农民专业合作、家庭农场和种田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情况;村集体积累、债权、负债情况;村集体经济增长潜力,以及村集体建设投入能力等情况。 

  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情况 

  农民房屋改造情况;村内道路、电网、互联网、有线电视、安全饮水、清洁能源、污水排放治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情况;村部、学校、医疗、文体场所、消防和托幼养老,以及社区服务中心等建设情况;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情况;村屯绿化美化亮化情况。 

  四、村两委班子建设以及农民参与情况 

  村两委班子建设情况,主要是包括村干部年龄、学历、经历和业绩情况,村两委获得表彰情况,村干部带头致富和参与经济建设情况。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情况,主要是包括前几年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主动投资投劳情况,农民自我管理新农村建设情况,以及在今后改善人居环境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措施和办法等。 

  五、拟建设的重点内容 

  根据村建设规划的要求,提出20162017年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建设的重要内容。 

  六、其他附件 

  对于申报重点村建设,形成村民委员会决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意见。 

责任编辑: 丁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