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AQI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严重污染

2014-01-25 13:55:00来源:

  吉林省政府新闻办于 2014121(星期二)下午2时在省建设大厦7楼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请吉林省工信厅厅长常明和吉林省农委主任李国强介绍吉林省工业经济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他们一并回答了记者提问。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吉林电视台、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吉林日报、新华网等19家媒体的20余名记者参会。吉林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张志伟主持了本场新闻发布会。

  常明(吉林省工信厅厅长):
女士们、先生们:

  我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媒体记者朋友们对吉林工业的关注、支持。借此机会,我将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向大家作以介绍。

  一、2013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2013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复杂局面是近年来少有的,市场需求不旺、生产事故多发、洪涝灾害冲击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工业经济持续下行,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在极端困难和巨大压力面前,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突出工业化这一核心环节,以构建具有吉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总目标,以突出发展民营经济为主线,以开展工业企业服务年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支柱优势产业跃升计划和新一轮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在扩大工业总量的基础上,促进转型升级,全力保证和实现了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080.3亿元,同比增长9.6%。工业投资持续增长,全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30.7亿元,增长18.1%,其中:完成技改投资3443.5亿元,增长18.2%。民营经济平稳运行,全省民营经济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700亿元,增长16%;上缴税金740亿元,增长9%;从业人员630万人,增长5%;实际私营企业户数16.2万户,增长12.6%;实际个体工商户111.2万户,增长12.2%

  过去的一年,虽然历程艰辛,但我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成果还是可以用四个突破四个改善两个提高来概括。四个突破:一是工业总量有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突破2万亿,达到22247亿元;二是工业效益有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利润突破1200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三是企业技术创新有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突破5000亿元,达到5540亿元,使新产品产值率能够保持在24.9%;四是汽车产销量有突破,省内汽车产销量突破200万辆,达到224.7万辆。四个改善:一是区域发展格局逐步改善,地区间发展日趋均衡,延边州完成工业产值1117亿元,使全省工业产值超千亿的地区达到8个;二是轻、重工业结构逐步改善,轻、重工业比重更趋协调,轻工业产值比重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三是工业产业结构逐步改善,以装备制造、医药为代表的优势产业发展较快,优势产业产值占全省规上工业的比重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四是工业投资结构逐步改善,一些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增强,全省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591个,增长15%,其中:亿元以上竣工投产项目773个,增长49.2%两个提高:一个是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高,规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0.6%,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全口径民营经济处于全省经济总量半壁江山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一个是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全省滚动实施了100个两化融合重点项目,长春、吉林、通化、延边四个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取得进展,试验区行业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围绕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等方面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产品信息追溯、信息化服务、无线城市建设等一批信息化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建设成果逐步显现。

  二、2014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将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中求进这一总基调,紧紧围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的五大发展战略,把改革贯穿于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从改革和发展两个方面入手,以工业稳增长为目标,以工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和加快全社会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坚持在提质增效前提下扩大总量,着力推进支柱、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集群发展,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步伐,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全力保证和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预期目标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0%左右,利润保持千亿级以上水平;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左右,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6%左右;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4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4%,上交税金800亿元左右、增长8%,从业人员660万人左右、增长5%,私营企业户数17.7万户左右、增长9%,个体工商户120万户左右、增长9%

  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李国强(吉林省农委主任):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

  现将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一、2013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一)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总产达到710.20亿斤,位居全国第四位,比去年晋升一位,增长6.22%,高出全国增幅4.12个百分点。单产达到988.49/亩,继续位居全国第一位。播种面积7184.85万亩,位居全国第十位。

  (二)园艺特产业加快发展。预计全省园艺特产总产值实现1240亿元,增长18%;人参产业实现产值290.6亿元,同比增长42.1%。蔬菜产值实现260亿元,同比增长8.3%

  (三)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4028亿元,增长13.62%。启动实施3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166个,完成投资88亿元。

  (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预计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00元左右,增长11.5%,实现2001年以来的十三连增

  二、2014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总体安排

  (一)总体思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初步形成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建设吉林特色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重要任务,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突出发展效益型农业、规模型农业、特色型农业、生态型农业、安全型农业、智慧型农业等六型农业,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域财力增强和农村民生改善四增一改善目标,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吉林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1.粮食生产。总产量正常年景下达到650亿斤阶段性水平,力争再创历史新高。2.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500亿元,增长10%以上。3.农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0元大关,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水平。

  (三)重点任务。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的部署,强化改革思维、调整思维、转型思维、着实思维的要求,在突出发展六型农业上实现新的大的突破。

  1.效益型农业。搞好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大力发展龙型经济树形经济,培植税源型、就业型、增收型农业产业体系。一是抓研发,培育出几个优良种子和大型种子集团,加快振兴吉林种业。二是抓生产,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快转变种植方式,努力减少对的依赖。高光效示范面积达到500万亩。推动测土配方施肥、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实现全覆盖。三是抓加工和销售,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业,更加注重用二三产业带动一产、倒逼一产,用抓市场、抓企业、抓项目的办法,加快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2.规模型农业。统筹运用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社会服务等办法,建立倒逼机制,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变要我规模我要规模。一是种植业,重点发展专业农场。二是养殖业,重点建设牧业小区。启动建设全省免疫无口蹄疫区。抓好5000万头优质安全生猪工程和皓月200万头优质肉牛产业化项目。建成标准化示范场400个,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分别提高1个和6个百分点。三是加工业,重点打造园区。四是县域经济,重点抓好工业集中区。

  3.特色型农业。立足非均衡、差异化、错位发展,坚持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加则加,扩大规模、集聚产业、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从产业内容到发展模式形成鲜明的吉林特色,加快把我省打造成为中国农夫粮食生产核心区优质安全畜产品基地林业强省特产大省世界农产品加工业基地

  4.生态型农业。借助生态优势,打好生态牌,实现农业和生态的共生共赢。一是推进机制创新,建立完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和激励机制,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模式。二是推进科技进步,推广高效施肥、低毒农药等生态技术,有效降低农残药残,减少环境污染。三是推进生态工程,中部主要是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东部主要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西部主要是实施河湖连通治理工程,建设好生态屏障。

  5.安全型农业。全力打造农产品安全省、食源性安全食品基地,把安全牌打得更响,让人们提到吉林,就感到农产品是安全的、放心的、可靠的。一是种植环节,重点是突出绿色、有机、无公害。二是养殖环节,重点是突出无规定疫病省建设。三是监管环节,重点是完善全程标准体系、认证体系、检测体系、监管体系和追溯体系,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监管。

  6.智慧型农业。坚持以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一是在基础建设上,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库建设,扩大覆盖面。二是在资源共享上,有效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构建综合服务平台。三是在专家服务上,建立咨询系统,提供多样化服务。四是在技术集成上,重大农业增产技术和防灾减灾技术远程服务、全程机械化率先实现全覆盖。五是在市场服务上,加快电子商务中心、物流集散地和专业批发市场建设。

   2014121 新闻发布会部分问答实录

  1.吉林日报:我是吉林日报记者。中央发布了一号文件,我省是粮食大省,请问这个文件对我省粮食生产有哪些利好的信息?

  李国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主题,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上了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对推进粮食生产特别是像我省这样的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带来了很多重大的利好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关于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大利好。比如: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等等。这一战略,更加突出了粮食生产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

  二是关于加快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的重大利好。比如: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商品粮生产大省和粮油猪生产大县的奖励补助。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降低或取消产粮大县直接用于粮食生产等建设项目资金配套。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支持地方开展耕地保护补偿。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整合和统筹使用涉农资金。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等等。这些举措,对于我们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是关于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大利好。比如: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同时提出,今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等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等临时收储政策。等等。这些政策,对于调动农民和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切实保证农民的收益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四是关于强化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利好。比如: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支持标准化生产、重点产品风险监测预警、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大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力度。加快推进县乡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规模化养殖、水产健康养殖等创建活动。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开展示范市、县创建试点。等等。这些措施,十分有利于我们建立完善粮食等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

  五是关于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重大利好。比如: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业务,建立差别监管体制。积极发展村镇银行,逐步实现县市全覆盖。支持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服务三农的县域中小型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在主板、创业板发行上市。推动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逐步减少或取消产粮大县县级保费补贴,不断提高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保险的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等等。这些措施,对于我们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开发特色金融保险产品和服务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六是关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大利好。比如: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抓紧抓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等等。这些政策,对于我们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目前,我省正紧紧抓住这些重大利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就得以大力推进。 18,省委、省政府召开视频会议,全面部署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中心,以维护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法依规、尊重历史、改革创新、确保稳定,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方式,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创造有利条件。试点任务是:梅河口市和公主岭市在原有试点基础上整体推进,其他县(市、区)自行选择1个乡或2个村开展试点,先行试点要完成摸清底数、梳理问题、制定政策、完善流程、技术路径、建立数据平台等6项任务。工作目标是:2014年扩大试点范围,2015年全面铺开,2017年基本完成。

  2.香港文汇报:我是文汇报记者。2013年,我省粮食获得丰收,达到710亿斤,请问我省粮食增产还有多大空间?如何实现粮食稳产?

  李国强:近年来,我省粮食生产连创历史新高,这里面助推的因素有很多,突出的主要有:一是政策好,二是科技兴,三是人努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实现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的确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比如,高成本、高风险,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以及谁来种地等诸多矛盾和问题,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破解。但从总体上看,我省粮食稳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还是很大的,需要围绕政策、科技、投入,生态、安全、环保等综合施策,集中发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今年,全省粮食生产要重点强化以下四项措施。

  一是稳定面积。认真实施粮食安全战略,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作物面积不能减,确保高产粮食作物面积不能减,力争稳中有增。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820万亩以上,玉米5890万亩以上,水稻1210万亩以上。

  二是加大投入。不折不扣地把各项惠农补贴落实到位,把国家对产粮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落实到位,把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粮食大县倾斜的政策落实到位,把开展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或产量对生产者补贴的试点落实到位,把备春耕生产资金落实到位,最大程度地发挥好政策资金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充分调动政府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科技人员兴农增粮的积极性。

  三是扩大技术。全省农业重大技术示范推广补贴比上年增加6000万元达到2.2亿元。总结高光效栽培技术增产经验,加大适宜地区示范规模,示范面积达到500万亩,玉米300万亩,水稻200万亩。推动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玉米螟实现全覆盖,农田灭鼠、地膜覆盖、种子等离子处理等推广面积都要有新的增加。强化重大病虫草鼠害监测、预报和防治,确保防治面积占应防面积90%以上,粮食作物重大有害生物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产地检疫和国外引种检疫达到100%。深入推进高产创建,抓好四平整市,公主岭、农安、德惠整县,20个整乡高产创建试点,全面开展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打造一批粮食高产高效示范区,全省粮食高产万亩示范片达到625个。

  四是强化设施。实施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积极与国家对接,抓紧研究制定专项规划,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有效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升土壤有机质。加快推进全程农机化,抓好100个全程农机化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秸秆粉碎还田、深松免耕作业500万亩,高标准深松整地700万亩,建设100个高标准农机合作社,把人参、食用菌、辣椒等作物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以上,提高3个百分点。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集中力量上一批新的骨干项目和重大工程。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加强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人工影响天气等气象服务工作,强化应对极端灾害性天气的防范措施,提高防大汛、抗大旱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千方百计保住粮食生产。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