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AQI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严重污染

2019-06-21 14:48:00来源:

  吉林省政府新闻办于2019年6月21日(星期五)上午10时在吉林省政务大厅新闻发布厅召开吉林省推进全要素民生保障标准化新闻发布会,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田富英出席并解读《关于推进全要素民生保障标准化的指导意见》,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许世彬、吉林省民政厅副厅长杜文革、吉林省人社厅副厅长王喆、吉林省卫健委副主任高占东一并出席回答了记者提问。国际在线、中国发展网、吉林日报、吉林广播电视台、中国吉林网、北方法制报等13家媒体的15名记者参会。吉林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杨红军主持了本场新闻发布会。

 

  杨红军: 

  各位记者:

  大家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景俊海省长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六个突出”中提出“加快全要素民生保障标准化”。为贯彻落实我省推进全要素民生保障标准化的决策部署,省发改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起草了《关于推进全要素民生保障标准化的指导意见》,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指导意见》现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今天,我们邀请到了省发改委副主任田富英先生,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指导意见》的有关情况,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省教育厅副厅长许世彬先生、省民政厅副厅长杜文革先生、省人社厅副厅长王喆先生、省卫健委副主任高占东先生,他们将一并回答记者提问,请各媒体给予充分关注。

  下面首先请田副主任介绍情况。

  田富英: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下面,我代表省发展改革委就《关于推进全要素民生保障标准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

  一、文件制定背景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将民生保障放在工作首位。为做好全要素、全方位的民生保障工作,2018年底省政府第33次党组(扩大)会议确定我省要研究制定全要素民生保障标准化的总体意见,2019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全要素民生保障标准化”。

  为贯彻落实我省推进全要素民生保障标准化的决策部署,提升新时代保障改善民生的质量和水平,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我委会同中省直相关单位,以党的十九大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精神为遵循,结合我省民生工作实际,研究起草了《指导意见》,并严格履行集体讨论、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决策咨询、合法性审查等规定程序,最终通过省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讨论审议,以省民生工作领导小组文件印发实施。

  二、文件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共分三个部分,包括39项重点任务。

  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确立了全要素民生保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明确了到2025年全面建立系统完善、衔接配套、科学合理的全要素民生保障标准体系的主要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全要素民生保障均等化的长期目标。

  第二部分是重点任务。涵盖教育惠民、就业和收入、社会保障、脱贫攻坚、健康吉林、公共服务、交通出行、文体服务、社会治理九个领域。

  1.教育惠民方面,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优质公平发展。包括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8项重点任务。

  2.就业和收入方面,要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推动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包括鼓励创业促就业、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城乡居民增收5项重点任务。

  3.社会保障方面,要健全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包括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失业和工伤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优抚安置制度,加强残疾康复服务,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7项重点任务。

  4.脱贫攻坚方面,要动员全省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包括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1项重点任务,主要涵盖“两不愁三保障”,强化信息精准,严格执行退出标准和程序等内容。

  5.健康吉林方面,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包括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发展中医药事业、推进医养结合、加强养老服务7项重点任务。

  6.公共服务方面,要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向薄弱环节倾斜,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包括改善城市供水供热供气、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加强重点领域环境污染治理3项重点任务。

  7.交通出行方面,要完善城乡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机制,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出行需要。包括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强农村公路建设2项重点任务。

  8.文体服务方面,要加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包括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群众体育2项重点任务。

  9.社会治理方面,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构建城乡居民安全保障网,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包括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4项重点任务。

  第三部分是保障措施。围绕组织领导、任务落实、统筹协调、加大投入、监督检查、政策宣传等环节,作出安排和部署。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方面,扎实推进任务落实。协调各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抓紧研究制定本行业本领域全要素民生保障标准化的具体意见,细化、实化各项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各行业领域的全要素民生保障标准体系。另一方面,加强跟踪调度推进。及时跟踪各行业各领域全要素民生保障标准化的进展,按期调度各项任务落实情况,督促推动各地各部门做好全要素民生保障标准化的组织实施工作,推进全省民生持续改善。

  下面,我和相关部门的同志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杨红军: 

  谢谢田副主任。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哪位记者要提问请举手示意,在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自己所代表的媒体机构。

  长春新闻广播记者“老有所养”是民生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请问省人社厅在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方面有哪些措施? 

  王喆:养老保险涉及每个人切身利益,也是全要素民生保障标准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全面参保计划、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加大地方财政投入等措施,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新发展。一是制度政策体系更加完备。覆盖全民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政策体系基本建立。适应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形势发展需要,健全完善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1+12”制度政策体系,并加快推进基金统收统支省级统筹,提高基金互济能力。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启动实施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国家改革相配套的地方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打破了养老保险制度“孤岛”。实施进城落户农民参保政策,打破了城乡劳动者参保户籍限制,打通了各群体之间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通道。全面统一全省社会保险政策,消除社会保险政策“碎片化”现象,健全完善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二是经办服务体系更加高效。基金征缴管理、基金支付管理、基金财务管理、风险防控、公共服务保障、组织机构保障、信息技术保障“七大工作体系”基本形成,确保了基金收支稳定在可控范围。开展了“一县一策”扩面征缴,压实了地方政府责任,确保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平稳渡过了养老金保发放历史最困难时期。社保信息化建设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初步构建,全面优化了企业和群众参保缴费等办事程序,“吉林省社会保险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了国家标准委的验收并得到好评。三是服务保障大局功能多元发挥。实施基本养老保险综合降费方案,降低单位缴费比例至16%,调整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政策,预计5月1日至年末将为企业和参保个人减负约69亿元。不采取集中清欠等任何增加企业实际缴费负担的做法,确保了实际缴费率真正降低到位。健全完善了基本养老险待遇调整机制,连续15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月人均达到2212元,今年将总体再上调5%左右。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社会保险助力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全面落实扶贫代缴和养老金发放政策,提升了社会保险服务大局能力。

  国际在线记者:我省统筹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请问“两免一补”政策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许世彬: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2016年,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有关要求,省政府印发《吉林省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

  “两免一补”政策,是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

  “免学杂费补助公用经费”标准:目前我省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0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00元。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按每生每年6000元标准补助公用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6:4比例分担。

  “免费教科书”补助标准:国家课程教科书由中央财政负担,小学每生每学年按90元标准补助,初中每生每学年按180元补助,地方教材所需资金由省级财政负担。

  “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贫困面全省平均为35%)给予生活费补助,补助标准城乡一致,小学每生每学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学年1250元,按学期发给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补助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5:5比例分担。

  东亚经贸新闻记者:《指导意见》提到了“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请问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将为群众带来哪些利好实惠? 

  高占东:为进一步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今年四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将从以下方面惠及广大群众:

  一是全面执行新版(2018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覆盖面更广。总品种由原来的520种增至685种,为不同疾病患者提供了多种用药选择。

  二是完善基本药物采购配送机制,基本药物供应更有保障。推进公立医疗机构集中带量采购,规范基本药物采购的品种、剂型、规格,同时要求生产企业作为保障基本药物供应配送的第一责任人,对因企业原因造成用药短缺的,由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惩戒,从而解决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不衔接问题,为患者在基层就近就医提供便利。

  三是强化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基本药物质量更有保证。优先将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品种纳入基本药物目录,实施基本药物全品种覆盖抽检,为患者提供质量安全信得过的药品。

  四是完善短缺药品应对部门会商联动机制。加强易短缺药品风险监测预警工作,提早防范短缺苗头问题,为患者提供持续生产供应的基本药物,让患者不再为买不到药而担忧。

  五是探索降低用药负担的有效方式。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健康管理等有机结合,在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管理中,在保证药效前提下优先使用基本药物,逐步提高基本药物实际保障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

  吉林日报记者:请问民政部门在推进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化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 

  杜文革:现行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政策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3项救助制度。几年来,民政部门积极研究探索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临时救助标准的确定方法,以标准化促进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的区域统筹、城乡联动、群体协调”的救助保障标准动态同步调整机制。

  最低生活保障方面。一方面,考虑社会经济与社会救助的联动关系,将“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的主要参考指标,同时根据物价指数变动情况适时联动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另一方面,考虑地域经济差异,从省级层面确定区域最低指导标准,2019年全省城市低保最低指导标准分4档,分别为每月550元、500元、450元、400元(截至5月份,全省城市低保平均标准月人均526元);农村低保最低指导标准分3档,分别为每年4000元、3900元、3800元(截至5月份,全省农村低保平均标准年人均4049元)。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方面。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上年度低保标准的1.3倍确定。目前,全省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平均标准分别为年人均8162元和5260元。失能、半失能和完全自理能力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分别按照不低于当地上年度最低工作标准的30%、20%、10%确定。截至5月份,全省失能、半失能和完全自理能力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分别为年人均6843元、4373元、2050元。

  临时救助方面。2018年,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急难型救助标准一般不超过1000元,支出型救助标准一般不超过当地6个月城市低保标准,具体额度由当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确定。

  下一步,省民政厅将按照《关于推进全要素民生保障标准化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质量和水平。

  杨红军: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