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新闻发布会
7月30日,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新闻发布会召开。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文元先生,为大家介绍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相关情况。参加发布会的还有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麦朝先生、省供销社副主任洪强先生、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马红霞女士,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7月30日,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新闻发布会召开。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文元先生,为大家介绍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相关情况。参加发布会的还有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麦朝先生、省供销社副主任洪强先生、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马红霞女士,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贾鹏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文元先生,为大家介绍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相关情况。参加发布会的还有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麦朝先生、省供销社副主任洪强先生、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马红霞女士,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请各媒体对新闻发布会的内容给予充分关注和深入报道。
首先,请王文元副秘书长介绍情况。
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 王文元:
今年展会将于8月15日至24日,在长春农博园举行,会期10天。
本届农博会,由吉林省政府、长春市政府主办,省农业农村厅、省供销合作社、吉林农业大学承办。展会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秉承务实开放、交流合作、惠农惠企的宗旨,以“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为主题,设置8大特色展区,并开展经贸交流、文化赛事等系列活动。
一是展会板块。名优农产品及食品展,设置吉林省农业精品馆、长春市名优农产品馆、全国农业精品馆、供销特色农产品馆、种业及食品机械馆;高新设施展,设置无土栽培、植物工厂、组培、热带果树、鲜切花等展区;种植示范展,设置12个室外种植区和温室种植区,重点展示千余种高产作物优良品种和上百种技术模式;创意农业展,设置“魅力中国·五色吉林”主题园、百药园、世界农业风情园以及菌物科技示范园等展区;精品畜牧业展,展示牛、猪、鹿、兔及珍禽等优良畜禽品种;现代种业展,设置现场种植示范区及展销区;农机装备展,重点展示大型智能农机及特色农机装备;农耕文化展,展示关东农耕文化历史和长春城市发展史。
二是活动板块。经贸活动方面,组织“百户企业进吉林”、“吉供优选”品牌发布暨产销对接、种业交流会、林下参、吉林梅花鹿等吉字号农产品品牌推介等多项活动;文旅研学方面,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课程,组织各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等活动;文化赛事方面,举办农民趣味运动会、吉林巧姐手工大赛、科普大集、群众文艺汇演等多项活动。
总体看,本届农博会呈现以下特点:
1.产品展销突出精品品牌。进一步突出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1号展厅,我省10个市州参展,展示各地特色品牌农产品;2号展厅,长春市各县市区、100余家企业参展,重点展示长春市名优农产品;3号展厅,邀请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等20余个外省(市)参展,还将重点展示长白山人参、吉林大米、鲜食玉米、梅花鹿产品等“吉字号”名优农产品;4号展厅,展示国内供销特色农产品;5号展厅,邀请鸿翔、宏泽、云天化、中种国际等20余家国内种业头部企业以及50余家食品加工企业参展。农机展,邀请到一拖、雷沃、沃得等大型头部农机企业参展。本届展会突出精品、优中选优,让长春农博会成为“吉字号”农产品以及全国农产品宣传推介的优质平台。
2.经贸活动突出供需对接。本届展会积极组织多场务实的经贸交流活动。百户企业进吉林,联合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共同举办,广邀国内大型商超、头部企业,与我省企业开展交流对接;“吉供优选”品牌发布暨产销对接活动,邀请全国供销系统农业企业、采购商、合作社等进行品牌发布和推介;创新举办种业交流会,开展地展观摩、学术交流、新品推介、现场签约等活动;还将举办林下参高端产品、鲜食玉米、吉林大米、吉林梅花鹿、九台贡米等新品发布和招商推介会,全力搭建农业领域专业采购、商贸交流对接平台,力争展会经贸合作成果取得新突破。
3.常态办展突出交易功能。本届展会聚焦专业化办展,邀请全国头部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大区域经销商和精深加工企业等头部采购企业参展参会,精准匹配产销商贸合作信息,扩大采购供需机遇。积极探索常态化办展机制,新建“吉林省名优特农产品展销选品中心”,以“线下农博选品+线上电商云仓”双线模式开展市场化运营,积极邀请广东、浙江等全国优质农产品以及优选我省“吉字号”农产品、“吉供优选”“吉致吉品”等常年展销,并与多家电商公司合作开展直播带货,力争推动展销选品中心成为全省名优农产品贸易平台,打造永不谢幕的农博盛宴。
4.现场种植突出示范性和观赏性。本届展会积极邀请农业领域科研机构、专家团队、企业入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一是扩大种业“地展”规模,引入约40家农业企业、院校参展,加大主推品种展示和新品种示范。二是建设“魅力中国·五色吉林”主题展厅,借助农业种植与艺术造景,生动展现传统文化和象征吉林农业、冰雪、红色文化、科技、生态的“金、银、红、蓝、绿”五色新场景,展现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果。三是新建“百药园”,重点展示推广人参、灵芝、紫苏等百余种药食同源特色作物和优势品种。四是新设“梅花鹿互动体验区”,打造文旅网红打卡地,组织鹿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助推吉林梅花鹿产业发展。
5.流量经济突出扩大影响。线上线下同步展销,打造流量经济专业平台。一是组织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在农博会期间设立搜索关键词,配套举办吉林优质特色农产品专场活动。二是组织抖音、小红书网络平台等在展会期间发布优质内容和流量推广。三是组织省内知名网络传媒机构同步开展吉林名特优品线上带货。全力推动长春农博会再次成为火爆全网的展会。
吉林省委、省政府和长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办展工作,各市州、县市区及省市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精心设计展会内容,取得良好进展。目前,招商招展工作已完成90%的任务。各项经贸会议、文化赛事活动方案正在逐项敲定,下一步将对相关方案细化落实。展会现场管理、嘉宾接待、安保服务等工作,省市各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沟通落实。
各位媒体朋友,还有16天,第24届长春农博会就要拉开帷幕,希望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注农博会、支持农博会、宣传农博会,为展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助力展会取得圆满成功。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贾鹏锋:
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提问之前请先介绍一下自己所代表的媒体机构。
香港商报记者:据了解,今年农博会要专馆打造全国精品馆,目前招商招展进展如何?有哪些优惠政策?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麦朝:
为了突显长春农博会全国性展会的行业地位,去年我们利用1号展馆的一半,搭建了全国精品馆,吸引20个省份组团参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结合去年参展省份反馈的需求,今年我们专门将长春农博园最大的3号展馆规划出来,全部用于打造全国精品馆,在面积上较去年增加了1倍还多一点,并且设置了推介区和直播间。
目前,我们成功邀请到22个省份和新疆阿勒泰、西藏日喀则等地区组团参展,规模已经超过去年,我们还在努力邀请,力争在参展省份上继续突破。关于3号馆参展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方面,我们全面释放诚意,为各个参展省份独立建馆,整体特装,免展位费、免设计费、免搭建费。对于有推介需求的参展企业,我们免费提供推介场地。在此基础上,我们对3号馆参展的省外参展商提供了特殊礼遇,免费提供接送机(站)以及往返驻地与农博园的短途接驳服务。加在一起一共是五免,目的就是免除参展企业的后顾之忧,减轻企业的参展成本,让参展企业心无旁骛展示展销,取得最好的效果,也让长春农博会成为国内参展企业的首选。
中国食品报记者:我们注意到此次农博会设置了供销特色馆,它将在推介农产品方面发挥哪些特殊的作用?
省供销社副主任 洪强:
今年是我们连续第8年借助长春农博会开展供销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我们在农博园4号展厅搭建供销特色馆,以“供销聚力品牌赋能合作共赢”为主题,组织省内外200余家供销系统农产品企业现场展览展示,由11个省、20余个市、530余人组成的省内外供销合作社团组将参加现场经贸交流活动。
供销展馆将充分发挥展示展销和经贸交流的平台作用、直播带货的宣传推广作用、采购商供应商的产销对接作用、脱贫地区农产品展销推介作用等。
活动期间,我们将举办“吉供优选”品牌发布会暨产销对接活动,发布“吉供优选”公用品牌,现场展示宣传品牌形象、产品等,邀请全国供销系统优质农产品企业、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优秀农产品采购商企业与我省农产品供应商深入洽谈,推动产销对接,达成意向合作,提升“吉供优选”品牌竞争力,推动优质产品走出去、优势企业引进来。
在供销特色馆,同步开展“吉供优选 亮相农博”供销助农直播购物活动,吉林省供销农产品供应链公司依托京东、淘宝、抖音、微信小程序等线上销售平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直播带货活动,宣传推介销售“吉供优选”品牌农产品;省内各市(州)、梅河口市供销合作社也将现场直播带货,主动拥抱流量经济,讲好品牌故事,做好品牌营销,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总结长春农博会办展经验,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桥梁纽带作用,全力促进产销对接,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供销力量。
人民日报记者:当下是高考通知书发放季,我们了解到2025年吉林农业大学录取通知书是用食用菌制作的,感觉很有创意。请介绍一下食药用菌产业研发成果现状。
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 马红霞:
吉林农业大学2025级新生录取通知书确实是采用“蘑菇纸”制作,该材料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团队研发,以特殊蘑菇纤维制成,无需传统造纸工艺中的碱洗、漂白等环节,兼具低碳、环保、绿色、健康的优势,并且每一张“蘑菇纸”都由我校菌物学院学生手工制作完成,使得每一份录取通知书都独具匠心、独一无二。
食用菌新材料录取通知书每张纸均呈现独特纹理,象征“如蘑菇般沉稳破土、自信成长”的育人理念,也充分体现了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在2025年长春农博会菌菜产业展示区,各位游客会看到该成果。
当前,食药用菌领域的研发成果已成为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吉林农业大学已实现食用菌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突破:
一是在种质创新方面,建成资源丰富的菌物种质资源库,保存16000余份食药用菌种,并经过驯化和品质改良,培育洁白无瑕的玉木耳、产量高的黑木耳、桃红玉耳、羊肚菌、桑黄、蛹虫草、灵芝、杏鲍菇等抗逆性强、附加值高的新品种。
二是在智能栽培方面,推广液体菌种技术和智能化方舱,实现食药用菌四季生产,比如杏鲍菇、秀珍菇、桑黄、羊肚菌等。
三是在精深加工方面,开发出灵芝孢子粉、榛蘑饮料、猴头菇饼干,食用菌面条、冰淇淋等高附加值产品,甚至将菌丝体制成环保皮革、包装材料,实现“一菇多用”。
另外,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通过菌棒下乡“轻资产模式”“方舱到村”技术赋能、“三物融合”品牌运营三种模式让技术真正惠及农民;同时,在吉林乃至全国布局建设若干食药用菌校地企研发中心、科技小院、产业研究院,围绕食药用菌产业开展科技小院集群建设,继续向功能性食品、生物材料等新赛道延伸,让菌物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吉祥新闻记者:长春农博会的关注度一直很高,客流量较大,请介绍一下本届展会在服务保障方面有哪些举措?
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 王文元:
历届农博会都致力于提升各类参展群体的现场体验,提供优质的会展服务,努力营造舒适的观展氛围。本届展会我们依然秉承着上述理念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和保障。
交通方面,在市政府的统筹下,公安交警、交管部门、轨道公司、公交集团等部门单位共同努力,建立起一套既能满足展会运行,又不影响周边商业、居民日常生活的交通运输体系。通过增加净月大街沿线的公交、轨道交通车次,提高运力,鼓励公众多利用公共交通出行;增设3条摆渡车路线,解决从交通管制调流节点到达展会现场“最后一公里”问题;并协调周边单位在展会期间提供近2000个停车泊位,供自驾观展人群免费泊车。
安全方面,针对各种突发状况,公安、消防、应急等部门已制定了展会相关安全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在商品(食品)安全方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在展会期间加大管理力度。在这里,也邀请媒体朋友和广大消费者共同监督,共同营造公平、健康的展会环境。
在便民、惠民方面,我们在原有场地资源的基础上,增建十余处特色休息区,除配置一定数量的座椅外,还配套了充电装置和共享充电宝租借等服务。
售票方面,为实现方便购票,我们与抖音、快手、美团等平台合作,实现展会门票线上销售;并在各检票口附近提供线下实体票销售,为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和不具备移动支付功能的人群提供购票服务。
总之,执委会将竭诚为广大观众、展商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做到让大家满意。
中国日报记者:去年农博会组织了千名主播进农博,效果很好,今年在流量经济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打算?
电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深度绑定、紧密融合。为使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在网上火爆出圈,年初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省特产专班、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粮储局、省畜牧局、省林草局、省供销社联合推动农产品新媒体全域运营,推出了一系列网络营销举措,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今年农博会,省农业农村厅会同吉林广播电视台、团省委、省科协、省妇联等有关部门,联合推出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在打造爆品、形成合力上下功夫,通过开展线上直播、产地溯源、消费指数发布等多种方式,对长春农博会进行全网造势,在传统电商方面,筹划由阿里集团根据消费数据重磅发布《吉林农产品电商消费指数》;协调京东物流推出云仓“极速达”服务,现场设置自提点,市内订单努力实现“下单后当日达”。在新电商方面,定向邀请100位本地生活类达人进驻农博园,以“沉浸式探馆+定制化创作”模式进行宣推;组织主播探馆、采访互动、“农博24h・吉品味道不打烊”等多种活动实现销售转化。在与MCN机构合作方面,邀请省内多个MCN机构和本土知名主播同频共振,共同开展宣推,针对流量产品实行农博会专属折扣,后续进行长尾传播。总的来说,就是通过集中推广,保持长春农博会持续热度,实现流量转化。
再次希望,省内更多的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参与,通过线上销售吉林更多农产品,进一步提高“吉字号”特色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