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AQI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严重污染

2020-02-18 10:57:00来源:

  吉林省政府新闻办于2020年2月18日(星期二)9时在省政务大厅新闻发布厅召开疫情防控人社、医保领域民生主题新闻发布会,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厅长吴兰,省医保局局长杨凯出席并介绍有关情况,省人社厅副厅长、省社保局局长王喆一并出席并回答了记者提问。中国日报、中新社、凤凰卫视、香港商报、吉林日报、吉林广播电视台、中国吉林网、北方法制报等21家媒体24名记者参会。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杨红军主持了本场发布会。

  杨红军: 

  各位记者:

  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吉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八场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吴兰女士,请她介绍一下人社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情况;同时邀请到了吉林省医疗保障局局长杨凯先生,请他介绍一下疫情防控医疗保障工作的开展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人社厅副厅长、省社保局局长王喆先生,他们将一并回答记者提问,请各媒体给予充分的关注。

  下面,首先请吴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吴兰: 

  各位记者、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今天通过这个发布会,向各位介绍一下全省人社领域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情况。

  人社工作同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疫情发生后,全省人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闻令而动,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厅领导分片包保指导工作机制,突出稳就业、保民生、助发展、促稳定,积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保障。

  一、快速反应,优先保障医疗防治一线需要。防控是首要之责。全省人社系统快速反应,坚持特事特办,全力服务保障医疗防治一线工作。一是从速办理特殊时期工伤认定。对因履行工作职责而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开通工伤认定“绿色通道”,做到快审、快鉴、快认。我们已经在很短的时间内为刘大庆、姜娜两位牺牲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同志做了工亡认定,并落实了相关待遇。二是加快落实医护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政策。主动对接,配合卫健委、财政厅等部门,落实《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经费保障政策的通知》。三是强化对医护工作者职称评审等激励政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医护人员,在职称晋升或岗位晋级时,可打破现有规定条件限制,不占本单位结构比例数额,实行单独认定、特设岗位聘任。对在医疗救护、基础预防、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将择优授予“长白山人才(团队)”等相应称号。四是支持医疗单位实行特殊时期人事招聘方式。对疫情防控相关医疗单位补充人员的急需招聘,采取简化招聘程序、网上报名和设立绿色通道予以支持,确保医疗单位能够及时补充需要的工作人员。五是实施社会保障卡应急办理。紧急开通了110个社会保障卡综合服务窗口,通过线下办理、线上服务等方式,保障疫情突发期间用卡买药、就医、住院和费用结算等需求。截至2月2日,节假日期间全省社会保障卡窗口共为群众提供办卡服务1035人次,12333电话咨询服务共接听群众来电14138个。

  二、突出重点,全力稳定就业大局。就业是民生之本。近日来,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省长景俊海亲自调度部署就业工作,常务副省长吴靖平靠前指挥,全省各级人社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防止出现大规模裁员”的重要指示精神,打出一套稳就业组合拳。一是及时摸清底数。组织了农民工返乡情况、节后就业流向情况、企业用工需求情况等系列调查摸底,同扶贫办等部门互通底数、密切沟通,实时掌握各方面动态。据统计,全省农民工约217.6万人,其中本省内转移就业114.1万人,省外转移就业46.2万人,目前春节前返乡的省外农民工有出省意愿的只有30%。在经济增长拉动就业能力已然减弱的情况下,这次疫情将使我省就业工作进一步承压。这些底数的摸清,为有针对性做好就业招聘、技能培训等工作争取了主动。二是强化线上就业服务。依托“数字吉林”优势,充分利用“吉林智慧人社” 就业服务功能,着力搭建网络就业支撑体系,引导用人单位和重点群体线上招聘求职。截至目前,全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上线岗位信息49.3万个,同时链接省外岗位信息80余万个,线上岗位点击量翻了一番。三是强化企业复工复产用工保障。建立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明确重点企业清单,设立人社就业服务专员,进一步优先服务,坚持做到特事特办,急事快办,千方百计企业满足阶段性用工需求。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重点企业优先服务,按推荐上岗人数给予1-8万元的一次性就业服务补助。全省1603户企业用工监测显示,我省重点企业复工率近85%,用工需求基本能够得到满足。四是强化就地就近就业。综合发挥各级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劳务经纪人等各类主体作用,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大就业信息搜集发布力度,搞好就业和用工需求对接,实现劳动力就近就地消纳。五是强化有组织劳务输出。各方面分析显示,今年国内就业竞争压力可能出现超过往年的局面。近日,全省人社部门正抢先抓早,利用当前我省疫情处于可防可控可治状态这一有利条件,积极推进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尤其是赶在全国就业高峰形成的档口之前,推动剩余劳动力向用工大省输送。目前,已协调交通等部门,完成首批省外有组织输出。各地正紧锣密鼓加大力度,月底前将密集完成一批输送。六是强化创业促就业力度。落实好支持在乡返乡创业创新等系列政策措施,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投融资对接等线上服务,以及初创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资金支持,计划实现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累计达到11.5万人。同时,持续加大地方政府主体责任落实、技能培训、重点群体帮扶等工作力度。经省政府批准,计划在全省开发公益特岗5000个,对因疫情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给予3至6个月的临时性兜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三、持续落实降费减负政策,助力复工企业走出困境。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疫情发生后,全省人社系统注重强化资金支持,着力减轻企业负担。一是进一步加大失业保险基金援企稳岗返还力度。在去年以来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6.3亿元(其中:普通稳岗返还5.7亿元,惠及企业1.8万户;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企业稳岗返还10.6亿元,惠及企业300余户)基础上,适当放宽认定标准,将受疫情影响的参保企业纳入支持范围。二是延缓社保费缴纳。持续深入落实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措施,加强基金收支监测,多渠道筹措资金,千方百计确保基本养老金等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三是落实相关补贴补助政策。统筹落实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一次性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大学生见习补贴、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全面释放政策红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四、坚持以人为本,全力维护劳动关系稳定。稳定是发展的基石。疫情发生后,全省人社系统高度重视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一是及时明确特殊时期劳动关系政策。第一时间转发人社部《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对疫情防控期间加班生产、延长假期和新冠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不能正常到岗工作职工的工资待遇、劳动关系、工时安排等问题进行了明确。二是强化劳动关系政策宣传解读。先后通过吉林日报“彩练新闻”等媒体作了专题访谈,组织编撰了“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处理指导手册”、劳动关系政策“七字诀、顺口溜”等宣传资料,发布了《致身在外乡吉林籍劳动者的慰问信》。在本次发布会前,已两次通过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对企业复工复产、劳动用工、工资支付、依法裁员等方面政策进行权威解读。三是依法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信访、劳动监察、劳动人事调解仲裁等机构全面开通网上受理业务,加大调解力度,妥善处理矛盾纠纷。据统计,疫情防控期间,全省办理新签续签劳动合同备案4298人次,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备案3151人次,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提供线上劳动关系业务和政策咨询1907人次;提供调解仲裁服务1345人次,及时维护了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全省人社系统坚持以党风带行风,广大干部职工始终保持良好精神状态,采取不同方式坚守工作岗位,随时为群众解决难题。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众志成城,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积极贡献人社力量。

  谢谢大家!

  杨红军: 

  感谢吴厅长。下面请杨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杨凯: 

  尊敬的各位领导,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对省医疗保障局疫情防控工作的关心。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我省疫情防控医疗保障工作有关情况。

  一、工作背景

  疫情发生以来,省医疗保障局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压倒一切重大政治任务,坚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的总体要求,全面强化组织领导,压实“五个确保”政策、落细17项具体举措,全省医疗保障系统快速动员、高效部署、全面助力联防联控。

  二、主要举措

  (一)提高政治站位,第一时间响应

  疫情发生后,省医疗保障局第一时间按照省委第5次常委会及国家医疗保障局部署安排,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疫情防控医疗保障工作方案,出台了一系列医疗保障政策,持续简化优化医保经办服务,压紧压实疫情防控医疗保障工作政治责任,举全省医保系统之力,助力联防联控。针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中共吉林省医疗保障局机关委员会向全省医保系统发出倡议,号召全系统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二)强化责任担当,不折不扣落实保障政策

  省医保局会同财政、卫健部门研究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我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吉医保联〔2020〕1号)等五个保障性文件,对医保基金提前预付、救治费用综合保障、药品耗材线下应急采购、支付范围调整扩大及待遇享受等各项政策措施进行了全面部署。政策再好,根在落实。全省各级医保部门高度重视、上下一心,以疫情防控为第一要务,将各项政策落实到每个经办服务细节,严格按照经办服务“非必须、不窗口”原则,充分利用并发挥“互联网+医保”“智慧医保”的服务载体和功能,通过网上办理、延长截止时限、简化办事手续、优化和下沉经办服务、容缺办理等17项细化举措,方便参保单位、参保人员、医药机构等服务对象足不出户办理医保业务,保证参保群众及时享受各项医疗保障待遇,扎实提升政策执行效率,全力保障救治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医保基金及时预付及结算到位。全省13个统筹区对承担救治任务的75家定点救治医疗机构,超常规提前预付了医保基金,并对确诊患者医疗费用单列预算,不受总额预算指标控制。截至目前,据初步统计,全省提前预付医保基金总额达1.22亿元,全省确诊患者治愈出院的已发生医疗费用为44.5万元,有效保证了救治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救治费用综合保障到位。对卫健部门确认的确诊和疑似患者,使用符合诊疗方案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原医保基金不予支付部分全部临时纳入医保基金甲类支付范围。对确诊、疑似患者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实施综合保障,打消患者就医顾虑。三是药械应急集采政策落实到位。疫情期间,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对患者必需的药品及医用耗材可采取线下方式自行采购。四是医保待遇及时享受到位。对因受疫情影响未按时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的,先享受医保待遇,后补办补缴。异地就医患者无需转诊转院及备案手续,先救治后结算,按参保地同级医疗机构支付比例执行。五是医保经办服务便民到位。疫情期间,各级医疗保障部门全面实行“非必须、不窗口”经办服务,通过“网上办”“掌上办”“电话办”“邮寄办”“延长时限办”“后期补办”等方式提供便捷服务,尽力减少人群聚集。

  (三)主动沟通衔接,扎实助力疫情联防联控

  疫情期间,省医疗保障局密切配合卫健等部门,积极了解掌握疫情防控工作动态,主动沟通协调,高效进行对接。在我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省暨长春市第二批6家定点医疗机构名单公布后,吉林省和长春市医疗保障局第一时间跟进,于第二天即预付了1300万元。自我省派出援鄂医疗队以来,省医疗保障局第一时间组织各地为援鄂医护人员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确保援鄂人员在湖北如有就医需求即可持医保卡在当地直接结算。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坚持跟进学习不松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落实防控措施不松劲,进一步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坚持宣传引导不松劲,进一步营造联防联控浓厚氛围。继续发挥医疗保障部门优势,汇聚全系统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杨红军: 

  感谢杨局长。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哪位记者要提问请举手示意,提问前,请先介绍自己所代表的媒体机构。

  吉林日报记者:疫情发生后,医疗机构救治压力增大,部分定点救治医疗机构担心资金不足,无法垫付及有效开展救治工作,请问省医保局有哪些举措来解决医疗机构的后顾之忧? 

  杨凯:在疫情防控救治方面,医疗机构是主战场。疫情发生以来,省医保局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压倒一切重大政治任务,坚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各项部署,第一时间向定点救治医疗机构提前预付医保基金,以保证救治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提前预付医保基金。全省13个统筹区对承担救治任务的75家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均提前预付了医保基金,并对确诊患者医疗费用单列预算,不受总额预算指标控制。截至目前,共预付医保基金1.22亿元,有效保证了救治工作顺利开展。尤其是在我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省暨长春市第二批6家定点医疗机构名单公布后,吉林省和长春市医疗保障局第一时间跟进,于次日(2月1日)即向6家新增定点医疗机构预付基金1300万元(省直700万元、长春市600万元)。

  二是疫情期间治疗必需的药品耗材可以线下应急采购。定点救治医疗机构救治患者必需的药品及医用耗材不受省药械采购服务平台网上采购限制,可采取线下采购方式自行采购,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对卫健部门制定的诊疗方案中涉及的药品建立双日报送机制、开展双日分析监测,对采购量上升明显的,及时提醒企业备货补货,力保临床用药所需。

  三是主动为我省援鄂医疗队员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我省援鄂医疗救助开始后,省医疗保障局第一时间组织各地为援鄂医护人员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确保援鄂人员在湖北如有就医需求即可持医保卡在当地直接结算。同时,省医保局还为援鄂的中省直参保人员开通了医保绿色通道,明确专人为医疗队提供专业服务,让医疗队员及其家属无后顾之忧。

  守望都市记者:请问省人社厅应对疫情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出台了哪些有针对性的应急政策措施。 

  王喆:省政府及省人社厅在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方面,紧急出台了一揽子的应急政策和措施。

  (一)应急政策方面。

  一是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将受影响大和积极复工生产的企业纳入稳岗返还重点范围;对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困难企业,提高返还标准,延长政策执行时间;降低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政策门槛。通过援企稳岗为企业输血,支持企业保经营,保障社会稳定。

  二是缓缴社会保险费。对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严重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允许暂缓缴纳社会保险费,免收滞纳金,职工各项待遇不受影响。通过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三是出台工伤保险应急政策。明确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在新冠肺炎预防和救治中感染或因感染死亡的,认定为工伤,确保一线防控岗位人员无后顾无忧。

  (二)应急措施方面。全省全面实行社会保险业务“不见面”经办服务,采取线上办、延缓办、预约办等方式,基本覆盖全部经办服务项目,有效减少人员聚集,尽可能阻断疫情传播,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下一步,我们还将根据疫情发展,在保障基金安全的情况下,按照国家人社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企业保经营、稳发展以及个人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吉林网络广播电视台:疫情期间,大家都担心外出办理业务增加感染机会,请问省医保局有没有相应便民举措,保障群众不出门就能办、不见面就能办好? 

  杨凯:医保经办服务涉及千家万户,与咱们老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省医保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疫情防控为第一要务,进一步简化优化服务,在全省全面实行“非必须、不窗口”经办服务模式,切实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

  一是“不见面办”。全省各级医保部门均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多种媒介,向社会发布了倡议书、公告或通知,公布了详细的医保业务办理程序和咨询电话等。采取丰富网上大厅服务内容、开设医保咨询服务热线、专人在线值守交流互动、邮寄办理等措施,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积极引导服务对象通过网上大厅、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电话等“非接触”途径办理业务。

  二是“不集中办”。通过适当延长医药费窗口报销、基本医疗保险费缴纳和定点医药机构结算等医保业务的办理时限,在确保参保人员待遇享受和定点机构费用结算不受疫情影响的前提下,减少疫情期间人员聚集。

  三是“及时办”。开辟了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机构协议管理、定点确立、资金拨付和结算及援鄂医护人员异地就医备案等业务办理的“绿色通道”,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优先处理,为医疗机构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经办服务。

  四是“便民办”。疫情期间,支持定点医疗机构根据参保人员治疗情况和疫情防控需要,适当调整门诊特殊疾病、门诊特药的诊疗计划和处方期限,减少病人到医疗机构就诊配药次数,保障参保人员诊疗需求。落实定点医院全流程办理转诊转院、门诊特病登记和门诊特药备案认定等手续的政策,参保人员无需再到医保经办窗口办理。

  五是“容缺办”。为避免参保单位和个人因申请材料不全或存在缺陷出现重复跑动,对于非关键性材料缺少或存在错误的,在参保单位和个人作出书面承诺后,可先行受理,实行“容缺后补”。对因客观原因无法提供涉及材料,在个人作出书面情况说明并承诺认同依据现有材料审核结果,可先行受理,实行“容缺受理、认同审核”。

  截至目前,全省各级经办机构累计提供经办服务19.24万人次。其中线上(含电话、微信、QQ等)经办17.31万人次,线下服务1.93万人次,线上服务达到服务总量的90%。

  香港商报记者:疫情发生后,有些发热等疑似患者或密切接触者担心就医费用没有保障,存在就医顾虑,请问省医保局在这方面有哪些保障政策? 

  杨凯:疫情发生后,省医疗保障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响应动员并部署,会同省财政厅从患者关心关注的救治费用保障入手,切实打消患者就医顾虑。

  一是确诊患者不用掏钱。疫情期间,确诊患者医疗费用不需个人承担,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剩余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大家都知道,长春市首例确诊患者已于1月30日痊愈出院。该患者住院期间医疗费用总额为10234.12元,其中医保报销5162.63元(其中扩大范围纳入报销的费用346.68元)、剩余5071.49元由财政补助。

  二是疑似患者有补助。疫情期间,对卫健部门确认的疑似患者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确诊前发生的医疗费用中,个人负担部分暂由医疗机构垫付,中央和省财政对各地实际发生费用予以补助。

  三是扩大医保目录报销范围。疫情期间,对卫健部门确定的确诊及疑似患者,救治时使用诊疗方案中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原医保基金不予支付部分全部临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按甲类给予报销。如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提到的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原国家医保目录是限艾滋病治疗时支付,此次支付限制就取消了。

  四是异地就医患者待遇不降低。异地就医患者先救治后结算,备案及转诊手续由医保部门协助办理,报销比例不调减,按参保地同级医疗机构支付比例执行。

  五是对未能及时参保的群众,先享受医保待遇,后补办。对因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时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的,先享受医保待遇,疫情结束后补办手续。2月4日,吉林市医保部门就为一位长期在吉林市居住且有房产、但未在户籍地辽宁省续费的确诊患者开辟了参保“高速通道”,利用微信照片传输方式,为患者办理了参保手续,有效保障了患者能及时享受医保待遇。

  中新社记者:请问,针对疫情给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人社部门在就业的具体组织方式上有那些务实举措? 

  吴兰:在稳就业方面,人社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就业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组织方式。一是开展网上招聘活动。依托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58同城、智联招聘等26家网站和20个微信公众号,开展线上招聘活动。截至目前,全省上线岗位信息49.3万个,其中,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岗位信息6.18万个,登记求职1.36万人,3295人达成就业意向。二是进行公益信息推送。拟积极协调省通信管理局和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及时将就业信息推送到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求职者手机上。三是加强相关部门联动。加强同农业农村、扶贫、卫健、教育、交通、财政、商务、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沟通协调,做好贫困劳动力、外省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帮扶工作。四是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对为重点企业提供职业介绍服务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疫情防控期间给予一次性就业创业服务补助,以激发市场在人员有组织流动中的积极作用。五是强化政府组织引导。动态关注农民工等人员流动特点,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防止欺诈等违法行为发生。支持成批量外出务工,协调做好交通运输等保障,确保安全返岗复工。

  杨红军: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