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AQI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严重污染

2021-01-22 19:15:00来源:

  吉林省政府新闻办于2021年1月22日16时召开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场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张力介绍有关情况,省交通厅副厅长朱韶星、省商务厅副厅长孟庆宇、通化市副市长蒋海燕、松原市副市长梁弘、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希田、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张诚一同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中新社、科技日报、凤凰卫视、香港商报、吉林日报、吉林广播电视台、中国吉林网等20家媒体26名记者参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李壮主持了本场发布会。

  李壮: 

  各位记者: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场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张力先生将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省交通厅副厅长朱韶星先生、省商务厅副厅长孟庆宇先生、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希田先生在主会场回答记者提问;通化市副市长蒋海燕女士、松原市副市长梁弘女士、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张诚先生分别在其他两个分会场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回答记者提问,请媒体给予充分关注。下面,首先请张力副主任介绍情况。

  张力: 

  各位记者、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

  下面,就我省疫情防控工作最新情况发布如下:

  一、全省疫情情况

  截至1月22日14时,本次输入性疫情全省累计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235例,比21日24时数据增加9例(确诊病例4例,无症状感染者5例),其中确诊病例185例、无症状感染者50例。确诊病例的分布情况是:长春市47例(有37例在所辖的公主岭市)、通化市136例、松原市2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分布情况是:长春市11例(有9例在所辖的公主岭市)、通化市37例、松原市2例。

  1.从感染者构成看,185例确诊病例中包括危重型4例、重型11例、普通型144例、轻型26例,另有无症状感染者50例。

  2.从年龄构成看,最大年龄92岁、最小年龄1岁,60岁及以上共128例,占54.47%。

  3.从性别构成看,男102例、女133例。

  二、我省采取的主要防控措施

  目前,全省疫情防控工作重点主要集中于病例数较多的通化市,我们近期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1月19日,为加强对通化市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省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分长春、通化两地办公,重新调整了通化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领导组织体系,省委副书记高广滨、副省长安立佳坐镇通化市担任总指挥,通化市委书记高志国、省卫健委主任张义、通化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平担任指挥长。

  二是加强部门协同。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成员单位中的卫健、宣传、公安、商务、工信、交通等部门派出精干力量进驻通化市,参与并指导通化市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帮助解决医疗救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等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通化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下设12个专项工作组,实行省、市部门双组长制,按照清单化、图表化、手册化、模板化、机制化迅速抓好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是加强医疗援助。本次疫情感染者年龄偏高,多为中老年人,救治难度和压力比较大。国家和省里第一时间派出专家组和医疗队,加强对通化市的援助力度。调度支援救护车50台(包括30台负压救护车)、ECMO仪1台,移动核酸检测车8台。目前,国家工作组支援通化医疗救治专家16人,吉大三院派出由重症、呼吸、院感和ECMO团队组成的130人医疗队,其中副高以上人员占60%。另外,继续坚持中医药全程参与救治,在应用“三药三方”基础上,实行“一人一方”辨证施治。省里还派出了2名心理干预专家深入一线指导。坚持用最好的药物技术、用最好的医护人员、用最好的医疗设备,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治每一名患者,尽最大努力提高治愈率,防止发生死亡病例。经积极救治,目前已经有1例重型病例成功转为普通病例。

  四是加强流调溯源指导。国家、省级支援通化市流调专家113名,组建7个工作组和20个流调小队,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划定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一般接触者范围,边流调、边隔离、边核酸检测,最大限度控制疫情传播风险。截至1月22日14时,全省累计排查管控密接3697人、次密接8821人、一般接触者307957人。

  李壮: 

  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哪位记者要提问请举手示意。在提问前,请先介绍自己代表的媒体机构。

  新华社记者:请介绍一下通化市防控工作最新进展情况。 

  蒋海燕:谢谢媒体记者的提问。

  目前,通化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在国家和省相关部门单位的指导下,我们全力做好核酸检测、流调排查、隔离管控、医疗救治、物资保障等工作,争取早日把疫情控制住。一是快速启动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与第一轮相比,第二轮我们做了更加精细的研究、更加充足的准备、更加科学的组织,力争使群众组织、样本采集、信息录入等环节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结果更精准。截至1月21日24时,市区采集样本361648人、检测人数316930人,其中呈阳性51例。

  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最严格的管控措施、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核酸检测,也可能视情况,在充分听取国家和省指导组意见的基础上,再次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二是精准开展流调和隔离管控。依靠专业流调队伍,昼夜不停开展流调处置。截至1月21日24时,累计排查管控密接者2084人、次密接者2861人,全部集中隔离管控。三是全力以赴加强医疗救治。将市中心医院作为定点医院,按照第八版诊疗方案,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在国家和省市专家组的技术支持和指导下,不惜一切代价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四是深入细致开展院感防控。落实落细各项院感防控措施,保障医护人员安全。五是做好物资保障。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摆在突出位置,抓好生活必需品供应,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关心关爱一线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和广大志愿者,做好防疫防寒工作,保障好他们的人身安全。六是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坚持每天向社会发布疫情信息,加强正面宣传,注重政策解读。截至1月21日,已召开8次新闻发布会。同时,注重加强健康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持之以恒落实好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等常态化防控要求。

  中国新闻社记者:长春市目前疫情总体防控形势如何?接下来我们将采取哪些有力措施来防止疫情蔓延? 

  王希田:截至22日15时,长春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例,其中绿园区6例,二道区4例,公主岭市37例;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11例。总体看,长春市本次疫情传染源明确,链条清晰,主城区三个点发现的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均为家庭成员感染发病,未发现社区流行,也没有多点散发病例,公主岭市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均在管控范围内。特别是前期在国家卫健委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力指导下,长春市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形势总体可控。

  下一步,我们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抓好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目前,二道、绿园、宽城、汽开和公主岭市区已经完成全员核酸检测的采样工作,其他城区正在全力推进,预计23日22时检测完毕。1月10日以来全市累计采样469.65万人,已出结果344.16万人,均为阴性。范家屯和二道、绿园的封闭小区均已完成二次采样。同时,适时启动范家屯第三轮核酸检测。

  二是全力以赴做好排查和隔离工作。对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接、次密接人员进行再排查、再核对,彻底摸清疫情传播脉络,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三是全力以赴抓好医疗救治。目前,吉大一院130人救治团队已经进驻市传染病医院,这支队伍全部由援鄂医疗队队员组成,有丰富的新冠肺炎救治经验,会同市传染病院专家组,按照第八版诊疗方案对58名在院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开展分类会诊救治。针对不同患者呈现出的不同临床特征,采取中西医并重,一人一策、一人一方,目前全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四是全力以赴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哨点”作用,落实首诊负责制。做好重点人群返乡前7天内核酸检测证明的查验,加强聚集性活动管控,加大健康宣传防控知识的力度,做好返乡后网格化管理,组织开展居家健康监测。

  五是有序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积极推进社区“三长”、一线公安、冷链物流和监管人员、隔离宾馆服务人员、公共交通和机场一线人员等重点人群以及疫情一线工作人员的接种工作,加大接种人数,减少感染几率。

  总之,长春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持续加大流调溯源、排查隔离、医疗救治力度,打好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在最短时间内把疫情控制住,早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谢谢大家!

  央视记者:本次感染老年人居多,我们了解到目前通化有数例老年危重病例,请问救治重症和防止老年感染者病情恶化上,支援通化的国家和省级专家组在救治危重型和重型患者方面最新的进展怎样?我们有什么特殊举措? 

  张诚:感谢您的提问。目前,全省共有4例危重型病例和11例重型病例,其中,通化市中心医院有3例危重型病例和8例重型病例。他们年龄最大的92岁,平均年龄77岁。大都有高血压、糖尿病、间质性肺炎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给医疗救治带来了巨大挑战。

  我们在临床救治力量上,做到重症患者“一人一策、一人一团队”。我们在国家专家指导下,省级和市级的专家团队,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八版的规范要求,对重症病例,进行了积极的、规范的治疗。

  在重症救治的方法上,主要采取了四方面治疗措施:

  一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重症病例普遍氧合指数较低,我们采取持续高流量吸氧、呼吸机辅助通气,俯卧位等方式,提高患者氧合能力。经观察,俯卧位通气效果较好。

  二是实施免疫治疗。在国家专家组的指导下,有部分重症病例,已经使用恢复期血浆,提高治疗效果。

  三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建立了每天的中西医联合查房、联合会诊制度,为每名患者制定了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辨证施治,一人一方。

  四是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激素治疗,必要时,采取ECMO治疗。

  目前,4例危重型病例和11例重型病例,都进入了ICU病房接受治疗,病情相对平稳。

  在防止老年感染者病情恶化的临床管理上,重点关注、加强对老年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救治方案。重点把握六个关键点:概括起来就是“二早二积极二保证”。

  “二早”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高龄病人集中看护,严密监测,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容易发展成重症的高危病人,实施早期清醒俯卧位,合理规范氧疗;“二积极”是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积极进行心理干预,保证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得到良好控制保持患者的良好心态;“二保证”是保证营养支持,保证患者充分的睡眠和休息。

  吉林日报记者:松原市近期疫情防控形势平稳,没有新增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请问松原市疫情防控措施是否会作调整? 

  梁弘:感谢记者的提问,同时感谢大家对松原疫情防控工作的关心关注。自1月13日,松原市输入性疫情发生以来,现有2例确诊病例和2例无症状感染者,现管密切接触者325人,次密切接触者1212人,1月20日,2例无症状感染者被诊断为确诊病例。松原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将松原市经开区新农小区7号楼定为中风险区。当天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启动了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截止到现在,我们主城区采样近60万人,504275人阴性,其他结果待报。

  21日,国家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工作组到松原指导工作,给我们提出了非常好的专业意见。我们一方面立行立改,一方面举一反三,规范了各项措施。在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针对现有2例确诊病例和2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接和次密接人员,又启动了新一轮深入排查。继续加强追踪,完善清单,堵塞漏洞。同时对在管人员增加核酸检测频次,并实施了健康监测。

  二是针对我们发布的中风险区域。做好对封闭单元的日常消杀和预防性消毒措施,同时对管控区域内的重点场所进行严格管理。

  三是保持对重点地区的管控力度。主要是严密防控黑龙江省边界疫情输入,加大对重点地区返松开展排查力度、进一步扩大核酸检测范围、持续落实中医药干预措施等强化社会面防控措施。

  下一步,松原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将根据我省专家建议和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对全市疫情发展形势以及防控措施进行评估,暂不会轻易调整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以确保全市疫情防控大局稳定。

  央广记者:请问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节消费高峰期,省商务厅如何克服疫情影响,保障市场供应? 

  孟庆宇: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大家知道,春节临近,消费旺季也即将到来,特别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粮油、肉、蛋、奶、蔬菜是居民消费的重点品种。我们厅和各级商务厅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对“一精准三确保”的工作部署,以及统筹疫情防控和市场保供工作,立足部门实际,把市场保供作为当前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紧抓好。

  春节期间,按照节前节后16天计算,预计全省投放生活必需品主要包括粮油、肉、蛋、奶、蔬菜这几个主要品种,货源将达到40多亿。全省9城市预计猪肉投放7800吨,牛羊肉投放2100吨,蛋禽投放7500吨。经过调度,整个节日期间水产品货源也较为丰富、较为充足,应该可以满足广大群众节日的采购需求。蔬菜方面,上市量我们预计达到1.2亿公斤,平均每人每天可保证0.75公斤的蔬菜用量。省商务厅和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积极应对当前的疫情影响,也正在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举措,来确保春节期间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

  第一项举措是加大货源组织力度,以量稳价,确保节日市场供应。主要是发挥商贸龙头企业的保供主力军作用,我们引导省内主要的批发市场和大型的商业连锁企业。梳理货源供应链,拓展采购货源基地,保障进货渠道畅通。我说的商品可以直赴产地开展源头采购,粮油肉蛋等商品采取厂家直供。另一方面是发挥政府企业储备保供生力军的作用,指导企业加大商业储备,一方面要重视储备的数量和规模,同时要优化储备的结构,特别是加大外阜白菜、土豆、萝卜等耐储蔬菜的备货,同时会同发改等部门运用长春、吉林两地加强“百万人口冬春蔬菜储备机制”,做好节日期间应急投放网点的选址,确保政府储备投得出、用得上,真正发挥好市场储备保供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

  第二项举措是发挥好流通主体的保供体系作用,建立保供统筹机制。一是要利用好全省商贸企业的保供体系,强化重点保供企业的货源组织和日常调度。我们目前在全省建立了涵盖生产、加工、流通、配送等保供企业400多户,其中供应链比较健全、辐射比较广、网点比较多的核心企业达120家,一旦市场有一些波动,我们会迅速做出反应,做到需求清楚,货源组织及时、供应保障有力。第二方面是做好每日监测,调度重点品种余缺,确保重点地区供应。完善和市州商务主管部门市场供应联保机制,每天重点跟踪调度长春、通化、松原等地重点生活必需品价格、销售及供应情况。同时,建立区域联保机制,如果某一地区出现区域性短缺,我们可以及时就近跨区调运。

  第三项举措是打通疫情造成的生活必需品的运送堵点,畅通流通渠道。当前,我们已经为30多户保供企业开具资质证明,确保这些企业能够运输商品,达到顺产,真正地实现产地和销地之间、城镇与乡村之间、生产企业与商贸流通企业之间的商品流通运输。二是针对疫情导致居民出行频次下降与基本生活消费需求上涨之间的矛盾,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加大“网上订货、线下配送”的“无接触、不聚集”营销模式,同时在社区团购,将社区的团购网络平台纳入保供企业的系统,发挥新模式、新技术在生活必需品配送“最后一百米”中的作用。

  第四项举措是加大信息发布力度,引导居民科学理智消费。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商务预报”等主流渠道,及时发布市场信息,组织指导企业积极正面发声,采取宣传报纸等多种方式,提示消费者理性购买,稳定消费预期,谢谢!

  国际在线记者:在春运和疫情防控的双重压力下,请问交通管理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安全和有序出行?特别是省内客运班次是否会减少? 

  朱韶星: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大家知道,今年的春运是从1月23日开始到3月8日结束,一共是40天。针对当前我省的疫情防控形势,全省交通运输部门把疫情防控放在春运工作的首位,坚持“三同防、两畅通、一保障”的原则。“三同防”就是坚持人、物、环境同防;“两畅通”就是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一保障”就是保障春运正常平稳运行。为此,加强运输组织、优化运输衔接、做好疏堵保畅、强化运输管控、提高运输服务,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春运保障工作,确保旅客安全便捷出行是我们的目标。

  下面,我先介绍一下今年春运期间道路运输客流量分析、预测情况。通过我省联网售票的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运运输总量将比往年有大幅度的下降,预计春运期间运输总量能达到262万人次,比较2020年下降了72.7%,比较2019年下降了88.4%,这是今年的客流量预测情况。

  为了确保今年春运期间旅客便捷出行,我们在137条重点客运线上增加了899个班次。目前,经过各地党委政府,或者是疫情联防联控办公室批准,全省已经有618条客运线路暂停运,占客运总数的11.1%。主要是发往长春市、通化市、公主岭市等出现疫情城市的客运班线。其中,通化地区各县市和公主岭市客运班线和旅游包车都已经全部停运。待本轮疫情结束之后,停运的客运班线将尽快恢复运营,其他地区的客运班线目前都在正常运行。各地的客运站也都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严格执行扫码登记、实名售票等制度,禁止没有佩戴口罩、体温检测异常的人员进入,并且都设置了临时的留观区,实行隔座候车,服务人员每天按时对各类重点区域、设施设备进行消毒、通风,并且为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待查的健康码,协助信息填报等服务。

  在此,希望广大旅客积极配合,携带有效的身份证件实名购票乘车,进入客运站时主动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并在侯车、乘车时全程要佩戴好口罩,系好安全带。

  香港商报记者:对于一些有基础性疾病或者慢性病的,请问在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下,怎么解决广大居民的诊疗就医问题? 

  张诚:感谢您的提问。疫情期间,我们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正常诊疗服务。强调提供医疗服务是医疗机构的首要职责,做好院感防控是保障医疗质量的基本要求。对各医疗机构我们提出:

  一是不能影响群众的正常就诊。要求医疗机构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基本就医需求实施分类救治,对极危重症患者,对血液透析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孕产妇、慢病患者等需要定期检查的,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儿科患者,我们要求医疗机构要在做好院感防控的前提下,要给予患者及时的诊疗,不得以疫情防控、核酸检测等为由,停诊、拒诊或延误治疗。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不能采取“一关了之”“一封了之”“一停了之”等“一刀切”手段,影响群众的正常就诊诊疗。

  二是规范患者就医秩序。通过预约诊疗、分时段就医、线上咨询、分区域就诊、慢病长期处方管理等方式,引导病人错峰就诊,尽量分流病人,减少候诊区等候病人的数量和密度,减少等待时间。

  三是医疗机构要设置缓冲区。包括:设置急诊抢救缓冲区、急诊手术缓冲区和集中过渡病房。对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患者,要在救治的同时进行核酸检测。对于救治后需留院治疗的,患者要在集中过渡病房单人单间隔离治疗,排除新冠肺炎感染后,再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吉林广播电视台记者:长春市是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如果大家在本地过年,春节期间消费品市场需求量巨大,受疫情影响,如何保障春节市场供应,特别是维护物价稳定,确保广大市民过好春节? 

  王希田:春节市场供应问题,广大市民非常关注,保障市场供应是政府应尽的责任。根据当前长春疫情形势,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相关要求部署,近期长春市召开了专题会议,对保供稳价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强化了措施,全力保障节日市场品种齐全、货源充足、价格稳定、运输畅通。重点抓好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加大管控力度,稳市场。目前,长春市欧亚连锁店、东北亚粮油批发市场、中东大市场等20余家大型商超、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从供应量来看,全市蔬菜日供应约3000吨、禽30000只、生猪5500头、粮油900吨,各大批发市场和自采商超加大采购力度,保证供应,完全能够满足市民的生物需求。

  二是加大储备力度,稳货源。为应对春节消费市场需求,我们印发了《长春市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实施方案》和《长春市猪肉储备投放方案》,积极组织各大批发市场、商超在本地采购的同时,赴山东、湖北、内蒙古、甘肃、海南、重庆等地调研。从目前各大商贸流通企业的储备量看,粮油、肉类、蛋禽、奶制品、水产、蔬菜六大类生活必需品储备量都能供20天以上。其中,大米、面粉储备1.8万吨,奶制品1700吨,蔬菜1.5万吨,食用油1800吨,冻猪肉3370吨,水果1万吨,并将根据市场供需情况陆续投放。目前,原地各产地供应和交通运输均没有问题,能够保障全市居民节日市场供应。

  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稳价格。制定实施《长春市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应急预案》,每天对15户重点批发和零售企业等29种商品实行日监测制度,密切关注民生商品的价格变化。预计春节期间蔬菜、肉类等商品价格总体稳定,不会出现大的波动。组织物价、商务、市场监督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强化市场生活必需品价格的监管。对价格异常波动的商品采取干预措施,严厉打击哄抬物件、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协同联动、全力以赴,做好重点商品的储备和投放,切实把春节市场供应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让老百姓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谢谢!

  李壮: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

[ 纠错 ]

返回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