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赢未来

  • 时间:2021-12-13 07:28
  • 来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各个行业都需要把优化产品供给作为价值追求,无论技术研发、车间生产等微观层面的质量提升,还是实体经济振兴、创新驱动等宏观层面战略的实施,都不能缺少工匠精神的支撑。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工匠精神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让工匠精神煜煜生辉。什么是工匠精神?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给了工匠精神这样的注解: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执着专注,要求我们对事业有发自内心的坚持,专注于一件事情,就把精力倾注其中,把事情做到极致。精益求精,强调追求完美,要求我们苛求于品质。现实中,工匠们会采取严苛的标准,反复改良产品,提供优质服务。一丝不苟,是对工作作风的重要评价标准,既是对每一个日常细节的关注,也是对待事业的严谨态度。追求卓越,强调工匠对于高超技术水平的追求和对一流品质与品牌的珍视,也对自我素质提升提出了严格的高标准的要求。古人“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等故事诠释着他们对卓越技艺的追求,而今新时代的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我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让工匠精神煜煜生辉,激励各条战线英雄辈出、群星灿烂,用智慧和汗水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谱写“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弘扬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技能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是促进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多措并举,使更多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不断涌现。一是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工匠的氛围。扭转“士尊工卑”传统思想和职业等级观念,通过宣传引导等方式提升工匠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在全社会打造尊重工匠、弘扬工匠精神的氛围,强化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培养劳动者的创新能力。二是健全完善弘扬工匠精神的制度设计与综合保障,促使广大劳动者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形成一条“制度-习惯-精神”的培育路径。三是完善职业教育培训。更加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实施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紧扣需求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办好技工院校,完善技术工人职业发展机制和政策,推动更多工匠竞相涌现。四是强化对工匠的激励机制。强化薪酬激励这一最基础的激励方式,整体上提高工匠的收入水平。与此同时,打通工匠职业职称等晋升通道,在评价考核时,重新评估学历与能力、考试与实践的关系,进一步优化升级激励政策,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努力让各类人才享有充分的事业空间、发展空间、上升空间。五是推动工匠、人才等优势资源与我省产业体系深度融合。聚焦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跟踪对接我省新能源、新汽车、新材料、新农业、新旅游、新电商“六新产业”发展和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建设,围绕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增加工匠人才供给,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动能成长壮大和就业增加。同时,要加强技能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广大青年学习技能、报效国家的浓厚氛围。(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徐寅生)

责任编辑:刘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