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AQI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严重污染

2021-06-15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来我省视察时的殷殷嘱托,为长白山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保护面前,再大的诱惑不动心;利益面前,再小的生态不破坏。”为了守护好我国东北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生态系统平衡,长白山锁定目标:要走出一条生态优势强、综合效益好、旅游特色化、全域高质量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优渥的生态环境,是长白山的底色。这里具有独特的植被垂直景观及火山地貌景观,是首批入选《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国家自然遗产地。长白山先后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长白山天池、瀑布、雪雕、林海等,曾多次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还被列入中华十大名山、中国最美五大湖泊、中国最美十大森林等。

  这个端午节假期,长白山旅游热度不减,游客络绎不绝。在长白山天池主峰,安全提示标识随处可见,现场工作人员不断地提醒游客小心台阶、注意脚下安全。“看到长白山天池,感觉非常震撼!”游客屈凌心激动地说。

  6月的长白山,既冷峻旷远,又朝气蓬勃。晶莹的白雪覆盖着陡峭挺拔的山巅,山脚下却是层林叠翠。走进距离长白山北景区最近的城市——池北区,二道白河清澈见底,河畔花团锦簇,林间鸟兽争鸣。

  打造经济与生态联动发展创新高地,理念观念要更新,资源资本要整合,业态产品要升级,政策服务要集成。长白山生态旅游的发展,优势是生态,但生态旅游的发展绝非仅仅依赖生态资源。

  近年来,长白山管委会加速旅游经济提质转型,着力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发布实施“半年免费游”“一票游三天”等旅游惠民举措;开发森林观光、温泉养生、冰雪运动、科普研学等旅游新产品,释放生态保护在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更广泛的价值。

  在全省“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中,我省以旅游“双线”为纽带,东西互济、文旅互补,培育全域旅游新名片。坚持“一湖、一山”(查干湖、长白山)联动,冰雪、避暑互动。长白山抓住旅游“双线”发展机遇,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生态休闲旅游基地、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示范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合作新平台的生态旅游发展定位,成为我省东部绿色崛起的一面旗帜。

  实施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赢生态环境保卫战、高标准编制发展规划、完善旅游交通服务设施、实施景区服务能力和区域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攻坚工程、提升生态旅游保障能力、打造全域智慧旅游等12项重点举措,不断促进长白山生态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齐头并进。在池北区、池西区、池南区打造“样板间”,推动城区旅游服务基地生态人文合一、产城融合互动、风貌小而精美、功能配套齐全的标准化建设;联手延边州安图县推进长白山神庙遗址保护文旅项目,实施智慧长白山,大数据支撑生态旅游的深度体验;对接松原市查干湖,探索生态景区游客互换经济新模式;做强做优长白山山地避暑旅游和寒地冰雪旅游两大品牌,推动避暑休闲产业、冰雪经济不断发展……

  不少游客说,长白山令人流连忘返。这里吸引人的,不只是清新芬芳的空气、翠如碧玉的松林、轻舒漫卷的白云,更是城在山中、山在林中、人在景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美好生活。(李樊)

返回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