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东昌区位于通化市主城区,农村发展的特点突出表现为生产用地少、人口结构复杂、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近年来,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东昌区通过发展服务产业、推行联建共建、融合新产业业态,探索出一条发展壮大城郊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
因地制宜,探索服务产业发展。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高效开发利用有限资源。抓实城市发展契机,在探索发展物业服务、建筑施工等社会化服务上下“巧”功夫;加大村级集体“三资”清理力度,在活化资产资源上下“实”功夫。全区城郊农村占比约64.3%,“三资”盘活收入占全区农村总收入的60.2%,在营村集体建筑工程公司2个,工程施工、物业服务等社会化服务收入占全区农村总收入的16%,为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物尽其用,整合资源联建共建。强化村党组织引领,整合资源优势,坚持人尽其才,用好人才力量,探索融合发展,推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积极探索村村联建,成立集体经济“发展联合体”,在资源整合上下“真”功夫;积极探索村企联建,搭建集体经济“产销一体”模式,在集体增收、企业盈利“双赢”格局上下“硬”功夫。东昌区共有村村联建、村企联建项目9个,年度产值400万余元,带动村级集体增收140万余元,提供劳动就业岗位86个,推动1家企业在村建厂,为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
推陈出新,融合新产业业态。拓展使用村级集体各类要素功能,融合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互联网资源,赋予村级集体产业时代特质。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旅游景点,构建精品旅游线路,带动沿途产业发展,在“附属经济”增收上下“狠”功夫;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强化书记代言、直播带货等宣传活动,在提升产业知名度上下“苦”功夫。打造农村精品旅游线路2条,辐射村民自主产业14家,全面推行“一村一品”村书记代言活动,全年共享果园、百合、大煎饼等产品线上交易额16万元,为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