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AQI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严重污染

2025-04-30来源:

今年来,通化市以强化消费维权为有力抓手,从关键环节入手建设消费环境,在政策落实上稳扎稳打、在机制优化上大刀阔斧、在规范管理上细致入微、在社会共治上广聚合力,共同构建起安全、透明、便捷的消费环境,为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4年,通化市12315平台共接收各类投诉举报咨询1.43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82.08万元,守护了消费者的“钱袋子”,让广大人民群众消费更安心、更放心!

抓创建优环境——“放心消费”点燃山城“烟火气”

漫步龙兴里,老城风情激发文旅消费活力;畅游城市商圈,摩肩接踵带动消费市场回暖。消费品“以旧换新”再发力、乘用车购车补贴再“加码”……消费政策的“组合拳”接连落地,通化“烟火气”将进一步升腾。

为了让消费者没有后顾之忧,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通化市在促进消费和维护消费者权益上同时作出努力。制定《2024年全域实施“放心消费在吉林”创建工程推进方案》,积极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多次组织召开培训动员会、推进会、座谈会,举办县(市、区)放心消费创建活动负责人培训班,对参与创建的基层单位和示范单位进行督导检查,指导各基层单位对参创企业的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机制、规范内部管理、落实维权细则等工作进行跟踪服务。2024年度,全市通过初审考核的各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25家,示范商圈1个,旅游领域酒店民宿、餐饮服务经营主体放心消费示范典型6家。

守底线防风险——“安全监管”织密消费“防护网”

保障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特种设备安全是市场监管部门守底线的任务。去年以来,通化市围绕“守规矩、筑防线,尽职责、保安全”工作思路,严格落实经营主体消费安全责任,引导经营者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消费场地场所、设施设备、环境秩序等方面安全标准,制定安全保障制度,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确保消费场所设施设备安全运行,切实保障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2024年以来,全市检查各类餐饮服务单位4765户次,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101项,提出整改意见101条。检查各类食品相关主体7850户次,发现问题355个,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51份,已全部完成整改。检查食品生产企业373户、小作坊513户,全面排查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督促企业整改到位。检查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9户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982户次、使用单位481户次、网络销售企业142户次,立案11起,发现问题12个,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2份,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检查药品零售经营企业1247户次,医疗机构351户次,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830户次,下达监察指令书61份,查封、扣押设备23台(套),约谈企业2户,发现整改问题隐患62个,受理并办结投诉举报8件。

强责任提品质——“质量管理”把牢商品“源头关”

质量是城市的良心,更是发展的底气。从一袋大米到一盒药品,从菜篮子的“小计量”到产业升级的“大质量”,精细化管理的触角正延伸至每个角落。通化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积极开展和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经营行为,引导经营主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落实瑕疵、缺陷、不合格商品处置制度,指导生产经营者建立消费品质量可追溯机制,规范和监督商品质量和市场计量行为。质量检测如同“火眼金睛”,为山城百姓筑起“看不见的防线”。2024年以来,全市监督抽检业务4074批次,完成食品抽检任务2640批次,其中食用农产品抽检任务1157批次,完成人参相关产品抽检125批次,医疗器械及药品抽检520批次。

破难点暖民心——“消费维权”跑出通化“加速度”

按下维权“快进键”,通化市构建起“全渠道受理、全链条响应”的快速处置体系。12345政务热线、12315平台、网络留言、现场投诉等各渠道的维权信息,全部做到“有诉必接、接诉即办、快速回应”。

大数据正成为消费维权的“智慧大脑”。周报、月报、季度、年度分析制度精准锁定投诉问题高发区,监管部门及时开展“事前预防、事中调解、事后溯源”,让“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的承诺化为消费者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从优化消费环境到筑牢安全屏障,从锻造品质标杆到提速维权服务,通化市以一套覆盖全链条的“组合拳”,持续释放消费潜力,让“满意消费”与“活力经济”同频共振。

返回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