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AQI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严重污染

2025-04-30来源:

今年以来,汪清县聚焦农民增收这一“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从产业提升、就业促进、资产管理等多维度精准施策,全力拓宽农民增收路径,成效显著。

提升传统产业,有效提高经营性收入

汪清县以农业现代化为引领,综合施策促进传统农业提质增效。在技术推广方面,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推广农业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为农民提供现场指导,已开展各类技术培训20余场,覆盖农户超1500户。同时,大力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专项资金修缮灌溉渠道、升级排涝设施,保障农田用水稳定。在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上,今年新增大型农业机械50余台套,机耕、机播、机收率大幅提高。在此基础上,汪清县计划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面积15万亩以上,播种粮食85.5万亩。据预测,今年粮食产量可达5.45亿斤,在正常年景下较上年度稳中有升。

庭院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也在汪清县蓬勃发展。今年,全县计划发展庭院经济1万亩,落实奖补资金1100余万元。通过引导农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种植特色果蔬、养殖家禽家畜,打造“小而美”的庭院经济模式,预计可带动人均增收1500元。

做实就业服务,稳步落实工资性收入

为解决农民就业难题,汪清县积极搭建就业供需平台。今年一季度,已举办“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会24场,累计提供岗位242个,达成就业意向57人,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工作。为提升农民就业技能,汪清县组织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23期,涵盖家政服务、电工焊工、手工编织等多个实用工种,培训921人次,有效增强农民就业竞争力。同时,充分发挥零工市场作用,征集发布岗位65个,帮助26人实现灵活就业。

就业帮扶车间作为吸纳脱贫劳动力的重要载体,今年汪清县计划新创建1个,目前已累计创建44个,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254人,年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实现脱贫劳动力在家门口稳定增收。

强化资产管理,不断增加财产性收入

在土地流转方面,汪清县积极鼓励引导农户自愿开展土地流转增加收入。今年一季度,已流转1.23万户农户土地面积3.1万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49%,平均流转价格达5000元/公顷,通过规模化经营提升土地效益,让农民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

村级光伏电站作为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汪清县持续做好72个村级光伏电站运营维护,确保发电收益稳定。通过合理分配光伏收益,为农民分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和家庭农场培育行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28家、家庭农场654家。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以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分享产业发展红利,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返回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