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照边疆 各族共芬芳
夏日骄阳倾万芒,繁花绽蕊溢清芳。
又是一年七月至,延边大地风景如画。行走其中,满眼尽是葱茏浓郁、蓬勃生长的热烈景象。
“红太阳照边疆,青山绿水披霞光,长白山下果树成行,海兰江畔稻花香……”熟悉的旋律在耳畔轻轻响起,瞬间将记忆拉回到十年前的那个重要时刻——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边考察调研,在和龙市光东村村部听到歌曲《红太阳照边疆》,看到翩翩起舞的村民,称赞朝鲜族群众舞蹈跳得好。
10年来,延边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旗帜鲜明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州各项工作的主线,深入实施“铸魂赋能、文化浸润、兴边富民、互嵌交融、稳边固边”五大工程,连续5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如今,延边各族人民如同石榴籽般紧紧相依、团结一心,为奋斗而携手并进、为繁荣发展而齐心努力,共同演绎着一支最美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舞。
融合特色,在文化传承发展中聚人心
“延边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5万件(套)……”随着暑假临近,延边博物馆迎来了客流高峰。展厅里,讲解员金红艳声情并茂地为游客讲解。
延边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与独特的民俗风情,赋予了延边博物馆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馆内陈列的一件件珍贵文物、一个个精心布置的展品,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延边这片土地上的发展历程,更是延边社会变迁、民族融合、文明交汇、文化互鉴的鲜活见证。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边,一下飞机便前往延边博物馆,听取延边州总体情况介绍,并参观了延边州成就展和朝鲜族民俗展。
10年间,延边博物馆共投入6000余万元资金用于文物保护与展陈优化等;接待观众200万人次,讲解3万余场;完成112件(套)珍贵文物三维扫描采集和540件(套)文物二维照片采集工作;开展“流动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培训班”“爱国主义宣讲团”“七彩课堂”等各类教育活动600余场,覆盖青少年2万余人。
“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一直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延边博物馆副馆长许家强说,延边博物馆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同时,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创新文物活化利用方式,努力讲好多元璀璨、内涵丰厚的延边新故事。
10年来,延边州持续打造“人人参与、处处有形、事事可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域体验区,全方位呈现延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全景式展现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延边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今年“五一”假期,延边博物馆创下建馆以来单日1.8万人次的观众参观量;全州8个县(市)馆区相继完善;光东村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延吉市中国朝鲜族民俗园年接待游客300余万人……这一系列成果,正是延边州把传承历史文脉与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有机结合的生动实践。
挖掘共性,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民心
走进珲春丝绸之路渤海古镇,壮观的仿古建筑群再现了唐代渤海国的风貌,一砖一瓦都透着厚重的历史气息。蜿蜒的河道、长廊与桥梁等景观相映成趣,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渤海国之中。
“这里的建筑真漂亮,我们玩得非常开心!” 游客郑涛是附近的居民,今天特意带着家人前来游览。他坦言,虽然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但对渤海国的了解并不多。“来到古镇既放松了心情,又了解到咱东北地区自古就是中华文明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体验特别有意义!”他笑着说。
丝绸之路渤海古镇是珲春市第一个文旅综合体,始建于2022年8月,于2024年9月底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该项目深入挖掘唐代渤海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生活、对外交流等史实,现已打造成为追寻历史记忆、感悟中华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的教育实践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10年来,延边州牢牢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深入实施文化浸润工程,注重从文物保护和利用中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积极构建具有延边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叙史体系、叙事体系、话语体系,充分展现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历史经纬,让中华文化通过实景、实物、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
互嵌交融,以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筑同心
手中洞箫轻抬,鼓声应和着节拍轻快跳跃,悠扬的箫声融合朝鲜族长鼓特有的韵律,交织成一曲美妙动听的乐章……
“这曲子叫《红太阳照边疆》,是我们的拿手曲目。”朝鲜族群众金大娘放下鼓槌,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热情地介绍道,“那个吹箫的是我老伴儿,打鼓的有我邻居汉族妹子——咱们各族兄弟姐妹凑一块儿,就图个高兴,更盼着祖国越来越好!”
7月1日,在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区二楼活动室,十几位社区居民围坐成圈,共同演奏歌曲,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愿。
汉族、朝鲜族、回族、满族……在总人口约7900人的丹英社区,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民族团结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咱得把各族居民经常聚到一块,用各种活动把民心聚起来,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大伙儿日常生活里扎下根。”丹英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王淑清说。
互嵌是交融的必要途径,交融是长期互嵌的自然结果。10年来,延边州坚持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从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做起,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深入实施互嵌交融工程,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目前,延边州已建设190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区。在全州社区内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创业支持平台等载体,着力提供法律维权、创业就业等方面帮助,促进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十年砥砺奋进,延边大地旧貌换新颜;十年团结一心,各族儿女携手谱新篇。红日高悬,照亮了延边每一寸土地,也温暖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房。未来,延边州将继续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在延边大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民族团结之花。(邱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