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延边州降雨较常年偏少,7月平均降雨量仅有37.7mm,较历年同期减少70%。全州23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5.04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少8%。针对“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可能出现的强降雨天气,延边州水利部门提前部署、多维发力,筑牢防汛安全防线。
加密监测预警,构建立体防控网络。紧盯近期降雨区域内的图们江、牡丹江等重点流域及中小河流沿岸村镇,建立“水利+应急+气象”三方会商机制,每日召开汛情研判会,结合卫星云图、雷达监测数据精准预测降雨时段和强度。依托“延边智慧水利”平台,对23座大中小型水库、15条主要江河的水位、流量等数据实行每小时动态监测,发现异常即时预警。同时,优化预警信息发布渠道,通过政务短信、微信工作群、村村响大喇叭等方式,确保预警信息直达乡镇、村屯及各级责任人,覆盖率达100%。针对偏远山区,安排专人负责预警信息传递,累计培训信息员230名,保障“最后一公里”畅通。
加大排查力度,全面消除风险隐患。严格落实水库技术责任人及巡查责任人188名,实行“一人一库、一日一报”制度,明确巡查路线和重点检查项,堵塞管理漏洞,清除隐患盲点。组织专业队伍对水库溢洪道、输水洞等关键部位开展专项排查,彻底清除23座水库溢洪道设置的拦鱼栅、网箱等阻水设施17处,拆除其他阻水建筑物5座。加强蓄水工程的日常巡查和雨后排查,重点检查大坝渗流、坝体裂缝、闸门启闭设备等情况,建立隐患台账并实行销号管理。进入主汛期后,科学调度水库蓄水,全州23座大、中型水库共腾出库容2.36亿立方米,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强降雨预留充足调蓄空间。
加强应急防御,提升处置实战能力。强化江河堤防薄弱环节防御,对全州320公里江河堤防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发现的12处堤岸冲刷、渗漏等隐患点,采取抛石护岸、防渗处理等措施及时处置。组建由水利干部、技术人员组成的56支巡堤查险队伍,配备铁锹、救生衣、照明设备等物资,实行24小时轮班巡查,确保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完善水利专家队伍,从水文、水工、地质等领域遴选67名专家充实专家库,每月开展1次应急处置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提升专家组在堤防管涌、水库漫坝等险情下的快速响应和科学处置能力。同时,提前做好群众转移避险准备,明确13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低洼地区的转移路线、安置点,储备帐篷、饮用水、食品等应急物资,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及时有序转移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