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吉林市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全面进入应急临战状态,落细防汛抗洪救灾措施,筑牢防汛安全屏障,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连日来,吉林市遭受强降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紧盯安全度汛目标,始终绷紧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这根弦,及时调整防汛应急响应等级,先后召开防汛会商会议7次、视频调度会议8次,发布风险提示72期,点调重点区域1486次,查改堵塞漏洞102处,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
市气象局强化“观测即服务”理念,优化递进式服务和高级别预警“叫应”机制,紧盯极端降雨天气,强化部门联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市水利局结合天气变化趋势,加密监测雨情,滚动研判江河湖库水情,精准预报预警,科学精细调度水库,发挥水库拦洪错峰“王牌”作用。市规自局建立实时会商研判机制,严格管控全市现有45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滚动发布精细化预警信息,直达基层防灾责任人和受威胁群众。市住建局落细城区防汛措施,对城区386处地下空间、75处低洼街路及下穿式立交桥等重点部位,逐处明确处置流程,制定“一点一策”防汛方案,确保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同时全面落实物资储备,抽调精干力量组建22支专业排水防涝应急队伍和7支社会救援抢险队伍,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阶段性实现“雨停、水退、道畅”目标。市农业农村局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组织人员力量对低洼易涝地块进行全面摸排,对老旧棚室进行全面检查、维修和加固,开展农田沟渠整治,做好汛期畜禽安全管理。全市成立农业应急服务队43个,储备可机动调配大型排涝泵60余台、消杀物资200吨、动物防疫设备1930台(套)、防疫物资10万包。经全市农业系统严防坚守,近期持续强降雨未对吉林市农业生产造成灾害影响。
永吉县健全完善防汛指挥体系,汛情监测、预警发布、应急响应等各环节高效衔接。目前,该县63个重点点位预置挖掘机、抽水泵等机械设备3台套,储备砂石料2000立方米,县级及乡镇抢险救援队伍18支682人在岗备勤,配备各类救援设备139台,确保50余部卫星电话、无线通信设备24小时畅通。此轮强降雨,舒兰市雨量大、落区集中。该市上下全员、全域、全天候进入迎战状态,做到指挥体系、会商研判、应急响应、人员转移、安置保障“五个到位”,实现河流无超警、水库无超汛,防洪工程运行平稳,未发生险情灾情,集中转移群众得到妥善安置。蛟河市通过构建严密责任体系、前置充足救援力量、开展实战化演练等举措,织密防汛安全网。该市成立16 个联动机制工作组,17 个乡镇街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组建274 个行政村(社区)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上下联动、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同时组建多层次、多规模救援队伍,涵盖不同层级和专业领域,形成强大防汛救援合力。此轮强降雨,桦甸市2517名四级防汛责任人全员在岗,1800余名党员干部响应“双报到”机制下沉一线。该市监测预警网络高效运转,预警信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每轮降雨前动态更新,确保人员转移精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同时组织专业队伍对水库、堤防、地质灾害点进行拉网式排查,科学调控水利工程蓄泄节奏,缓解下游防洪压力。
龙潭区积极应对近期强降雨,严格遵守“六不准”工作要求,即命令面前不准迟疑、危险地区不准留人、居民顾虑不准忽视、危险废物不准进江、规定值班不准空岗、雨夜黑天不准贸然行动。该区结合实际修订完善防汛应急预案,落实防汛应急抢险队伍、转移安置点、前置物资、车辆机械,以“接近实战”开展模拟演练。截至目前,龙潭区557座水库均在汛线以下,6条主要河流未超警戒水位。丰满区以高频次部署夯实防汛根基,构建立体责任网络,创新建立“区防指命令+乡(镇)街决定”双触发转移机制。各级防汛责任人下沉一线,对水库、塘坝、地质灾害点、城乡易涝点、地下空间实施“全天候、无死角”巡查看护。同时整合精锐力量,组建41支应急抢险队伍,补充备齐应急物资,前置机械设备,储备通讯设备,筑牢防汛应急“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