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化市迎接“高铁时代”。 吴宣霖 摄
迎“高铁时代”,通化市以文旅为桥,热情拥抱即将到来的发展新机遇。“坐上高铁游通化”的邀约,比飞驰的列车更早叩响省外客源市场的大门,为千亿级文旅产业蓝图的加速铺展注入活力。
随着沈佳高铁沈白段开通在即,通化市将结束不通高铁的历史,以其优越的生态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晰的产业布局,成为高铁经济带上备受瞩目的“潜力之城”。
日前,通化市连续走进辽宁省抚顺市、朝阳市、阜新市,河北省承德市,开展“坐上高铁游通化”系列推介座谈会,以高铁为媒,以文旅为桥,全面展示通化优质旅游资源。
活动中,通化市文旅局携各县市区文旅负责人、重点景区代表,举办多场高规格文旅推介座谈会。每场活动均以“坐上高铁游通化”为主题,通过城市宣传片播放、资源推介、线路发布、政策解读、互动结盟等形式,全面展现通化“七色之城·康养通化”的独特魅力。
每场推介会均举行“英雄联盟”结盟仪式,通过建立微信群、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推动两地文旅企业在线路共推、客源互送、营销联动等方面深化合作。通化将以高铁为契机,与沿线城市共建文旅共同体。
在沈阳市,“两城联动·坐上高铁游通化”文旅推介座谈会,全面展示通化“历史、红色、生态、康养”多元魅力。两地文旅部门与企业共同成立“通沈旅游行业英雄联盟”,建立客源互送、线路共创、收益共享新机制,共建文旅信息共享平台,联合设计“沈阳历史+通化生态”跨区域产品,推出“一程多站”主题线路,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赢。
“我们与当地旅行社和企业积极交流、建立合作。作为行业协会,我们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对接外界资源,推动本地旅行社设计更多符合游客需求的线路,吸引更多游客走进通化、了解通化。”通化市旅游行业协会秘书长高晓燕说。
高铁叩响“山门”,通化从“边缘”走向“枢纽”。
沈佳高铁(沈白段)全长约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站10座,通化站作为其中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新建站之一,将成为通化市面向全国的新门户。
高铁开通后,沈阳至通化仅需1小时。通化,从此不再是“远方”,而是“说走就走的下一站”。
全力迎接“高铁游客”,通化市政策红利叠加服务升级。依托《通化2025金秋季文旅营销实施方案》,以“秋意通化 ‘醉’美‘枫’景”为主题,推出4大板块、13类旅游产品、30多项文旅活动,全面迎接高铁游客。同时,推出多项重磅政策:9月28日至30日,持高铁票游客可享受全域A级旅游景区首道门票全免;10月9日起,多家核心景区推出半价票、住宿折扣等优惠;面向高铁沿线城市招募“首发团”,赠送旅游套票,引爆市场预期。
同时,通化市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化交通接驳、美化城市环境、强化安全管理……确保游客“进得来、游得好、留得住”。
高铁不仅是交通线,更是经济线、振兴线。沈佳高铁沈白段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不仅是东北高铁网的关键一环,更是畅通区域经济循环、促进沿线资源开发、服务东北振兴的战略通道。
对通化而言,高铁意味着文旅产业升级,从“康养之城”“红色之城”迈向“高铁+文旅”融合示范区;区域协同加速,融入沈阳、长白山“1小时圈”,对接京津冀“4小时圈”;乡村振兴赋能,“高铁快运”助力山珍农产品直供全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高铁呼啸而来,通化已经做好准备。从“山高路远”到“通达四海”,从“深藏闺中”到“门庭若市”,“七色之城”通化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着“高铁时代”的正式到来。(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