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AQI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严重污染

——一场产业链“共链”大会背后的产业生态之变与振兴新篇

2025-10-17来源:

一条新兴的氢能产业链,能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注入多大动能?一场以“共链”为名的央地协同,又将如何重塑白山松水的轨道交通领域上下游产业生态?

10月16日,中国中车现代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大会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召开。这场以“新质领航 央地协同 链动氢能 共链共建”为主题的大会,试图以实际行动向我们给出答案。这场大会,不仅是一次产业链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产业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刻启迪。大会通过深度融通产业链条,激活氢能等战略新兴产业的“一池春水”,为吉林实现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的机遇之门。

共链行动结硕果 氢能产业启新程

大会现场,合作的热潮澎湃奔涌。在与会嘉宾的见证下,吉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中车集团签署了《推进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标志着央地氢能产业合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长客股份公司与相关单位分别签署了《氢能城际市域列车合作协议》《新型小单轨系统技术研究科技创新项目合作协议》,一系列重磅签约彰显了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深度与广度。

本次大会共征集“七个聚焦”共链行动项目57项,涉及中车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共79家。项目类别涵盖供需匹配、协作配套、创新合作、资源共享、产融结合、央地合作等多个方向,充分展现了产业链各环节融通发展的旺盛活力。

大会开始前,全国首列氢能文旅列车“氢春号”正式下线,成为会场内外关注的焦点。这列由中车长客研制的创新列车,以其“零碳”环保、配置灵活、成熟可靠、智慧舒适、文旅融合等特点,成为我国在绿色轨道交通领域的全新突破。

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汪忠海介绍道,“氢春号”内置氢能动力系统,实现零碳排放,运行时无需接触网,同时结合长春城市文旅特色,为现代城市交通出行提供绿色经济的定制化方案。“这是中车长客积极践行国家‘双碳’目标,推动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形式多样化的最新创新成果。”汪忠海激动地说。

除了氢能文旅列车,会场外,中国中车现代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主题展同样引人入胜。氢能源机车,以“氢燃料电池+动力电池”为动力源,可全面满足钢铁冶金、矿山、煤炭、电力、港口等企业铁路运输场景需求;全国首列时速160公里氢能源全自动市域列车,应用氢燃料电池系统和储能系统作为车辆能量来源,具有清洁环保、运维简单、线路建设周期短、固定投资少等优势;氢燃料电池客车,配备100千瓦时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与6枚140升氢气瓶,搭载上海重塑80千瓦氢系统发动机,具有续航能力强、运行稳定等特点。

氢能应用场景展、吉林氢能产业展、氢能装备展、风光储氢一体化解决方案展、产业集群展等板块,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中车在新能源、新装备、新应用及产业链发展方面的丰硕成果。

央地协同谱新篇 吉林振兴添动能

吉林省与中国中车的合作源远流长,成果丰硕。近年来,双方在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氢能产业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成为央地合作的标杆和典范。

中国中车党委常委、副总裁林存增表示,“氢春号”氢能文旅列车是中国中车与吉林省共链共建的典型产品,融合了绿色出行和城市文旅特色,是为长春市量身打造的特色氢能轨道交通装备。中国中车以轨道交通装备为应用场景,氢能装备为支撑,带动“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建设氢能应用新示范,在吉林构建起了融合发展的产业新生态。

林存增认为,中国中车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与“美丽吉林”建设规划纲要高度契合、同向发力。在长春,中国中车提供多种智能、舒适的城市轨道列车及全寿命周期系统解决方案。目前,中车在吉林已经形成了合作伙伴近1300家、总产值超700亿元的区域产业集群。

目前,我省大力推进以新能源为核心的能源变革,发布的“美丽吉林”建设规划纲要分三个阶段优化能源结构,与中国中车氢能装备产业链发展路径高度吻合。这种战略层面的同频共振,为央地协同提供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中国中车持续推进央地协同,在长春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创新性技术为支撑,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导向,结合全寿命周期服务理念,与长春合力打造“三标杆一模式”的“产品+”“系统+”“长春模式”。在松原,以打造中车第一个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为锚点,形成涵盖叶片、电机、控制系统及风电整机的完整产业链。

凭借对产业链的引领带动和培育能力,中国中车年均直接采购金额超200亿元的区域产业集群,有效带动地方产业配套,服务吉林区域经济建设,探索构建了以场景为牵引,以装备为支撑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产业链融通发展 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本次大会不仅是产业链成果展示的平台,更是发展理念深度对接的舞台。16日下午,科技创新自主化会议、应用场景供需对接会、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会三场平行会议同时举行,深度拓展与产业链合作伙伴的沟通渠道,着力构建轨道交通装备、清洁能源装备与氢能产业链共链融通的良好生态。

吉林化纤集团副总经理岳福升在采访中分享了企业与中车长客的合作成果,“在本次产业链大会上,吉林化纤有两项重要签约项目。其中一项,吉林化纤与中车长客签署供应链合作协议,共同承担吉林省下一代轨道交通轻量化项目,目标是实现车辆整体减重30%以上。这一合作将充分发挥吉林化纤的碳纤维材料优势与中车长客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研发实力,推动吉林省新材料与新装备的融通发展、合作共赢。”

岳福升的表述正是本场大会产业链融通发展的生动体现。通过链上企业的紧密合作,新材料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相互赋能,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条,更形成了产业合力,共同助力吉林省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形成。

回顾2023年、2024年,中国中车举办了两次共链大会,发布供需清单200余项,签约共链项目120余项,有效促进了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借助链长基金精准投资10余家企业近5亿元,全面提升产业链控制力。

汪忠海表示,作为扎根吉林的央企,中车长客将与吉林省持续密切合作。未来,中车长客还将不断发挥科技创新优势,通过建立全产业链协同机制,探索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生态,助力吉林大力发展氢能产业。

大会虽已落幕,但“共链”所激发的涟漪正持续扩散。开篇之问,于此便有了清晰回响——那条氢能产业链,正以其强大的耦合力与牵引力,成为吉林全面振兴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动能;而这场名为“共链”的央地协同,则超越单一合作,演化为一种深度融通、共生共荣的新型产业生态。

当氢能列车的呼啸与吉林广袤山川间的“风”“光”形成共鸣,一幅以绿色为底、创新为核的振兴新图景,正在白山松水的这个秋天磅礴展开。(何泽溟)

返回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