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减少粮食损耗 促进农民增收
时间:2022-09-26 13:30 来源: 字体显示:大中小
码趟子、通风筒+围挡、PP聚丙烯网囤、铁网囤、木结构玉米栈子、钢管+铁网玉米栈子,9月25日,在松原市安全储粮技术推广暨“地趴粮”整治推进会现场,这6种储粮装具让前来参会的各乡镇代表和种粮大户们大开眼界。
据悉,这6种储粮装具是松原市粮储局为适应土地集约化经营需要而研制推广的成本低、易操作、效果好、农民认可度高的储粮装具。这只是松原市高位推进安全储粮技术及“地趴粮”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连日来,松原市大力推进“地趴粮”整治工作,进一步引导农户科学储粮、安全储粮,解决“地趴粮”存放的问题,有效应对不利天气对粮食存储的影响,降低坏粮风险隐患,保障农户减损增收。
为有效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解决“地趴粮”问题的部署要求,最大限度降低粮食存储环节损失浪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深入县区暗访调研、交流座谈,听取农户意见建议,找问题、寻方法、抓落实。
松原市高度重视“地趴粮”整治工作,制定下发《关于彻底解决“地趴粮”问题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成立工作专班,借鉴脱贫攻坚模式建立县乡村三级包保机制,每半月召开协调调度会议,研究推进工作,解决难点问题。市人大还将“地趴粮”整治纳入重点工作,对各县(市、区)进行全面监督。特别是市委书记非常重视,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利用中秋节休息时间,连续4天带队深入扶余市、前郭县等4个县(市),对“地趴粮”整治工作进行暗访调研,与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等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座谈,实地了解整治情况,听取农户对储粮方式的意见建议。同时,在财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组织各县(市、区)安排8800余万元配套资金用于“地趴粮”整治。
为了摸清底数,松原市组织各县(市、区)成立150余个工作队,走村入户,对种粮农户进行全覆盖摸底,结合往年产量和今年庄稼长势,测算出今年全市秋粮玉米总产量约为797万吨。按照省里今年解决70%的任务目标,2022年底全市需要完成561万吨整治任务,占全市秋粮总产量的70.4%。围绕上述任务目标,在充分征求广大农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土壤干燥程度、气候条件、秋粮干湿度等因素,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初步确定今年码趟子187万吨,通风筒+围挡38万吨,PP聚丙烯网囤或铁网囤16万吨,木结构玉米栈子9万吨,钢管+铁网玉米栈子135万吨,产后服务64万吨,收获后短期销售112万吨。
为适应土地集约化经营等需要,与吉林油田装备技术工程公司合作,研制推广通风筒+围挡、PP聚丙烯网囤或铁网囤、钢管+铁网玉米栈子等多种成本低、易操作、效果好,农民群众认可度高的储粮装具。在已有农户庭院、基地、集中、产后服务中心等四种储粮模式基础上,探索推进了产业化储粮模式,即通过购买服务,实现农机联合收割、穗轴运输、机械入栈、立体储存“一站式”服务,让种粮农户省心省力。组织开展“地趴粮”整治宣传月活动,通过在两微、快手和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及时发布《地趴粮储粮方式讲解》等安全储粮信息,入户宣传讲解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老百姓真正看到、认识到“地趴粮”的危害,明白以何种方式储粮更安全、更实惠。
长岭县太平山镇吴大屯村村民王显权作为科学安全储粮的受益人最有发言权,他介绍,这几年一直使用钢管结构栈子和聚丙烯材料网囤两种立体储粮的办法。与“地趴粮”相比,从新粮收回的11月份到第二年4月份都不用再担心雨雪天气,在拥有选择卖粮时间的自主权的同时又实现了增收。
“这次现场会让我们了解了很多种储粮装具,通过现场对比和技术人员的介绍,我觉得我们种粮大户相对还适合这种通风口装具,这个对我们种粮大户来说成本要相对低一些。我们今年将会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科学储粮,希望能够降低粮食损耗、增加收益。”扶余市永平乡老窝堡村种粮大户说。
下一步,松原市将继续扎实推进整治工作,层层压实责任,加强宣传引导,全力推动“地趴粮”整治工作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