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各地动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夯基传统产业 焕新发展动能

时间:2022-10-04 16:09 来源: 字体显示:

  在延边,盛夏成熟采摘的黑木耳被百姓喻为“黑牡丹”。靠着朵朵“黑牡丹”,延边州汪清县的小木耳做成了大产业,点燃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引擎”。

  黑木耳采摘时节,汪清县鸡冠乡大北村木耳基地内,69岁的脱贫户郭红芬麻利地采摘着木耳。“以前也想过出去打点零工,但是身体不好,去不了。现在村里搞木耳产业,我也能打工挣钱了!”郭红芬高兴地说,“在政府的帮助下脱贫了,现在自己再自食其力挣点钱,小日子过得还挺有奔头。”

  近年来,汪清县聚焦黑木耳产业,抓标准、建基地、树品牌、强带动、延链条,打造黑木耳专业镇5个、种植村121个,实现产值34亿元。

  目前,汪清县已经建成了吉林省黑木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汪清黑木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并入选 “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荣获 “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黑木耳产业已成为汪清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据统计,2021年延边州黑木耳栽培数量达13.99亿袋,产值为59.69亿元,全州耳农数达到6万户,从业人员20万人左右,初步实现了黑木耳产业园区化、工厂化、专业化、集群化。小小的黑木耳已成为了延边州各县市“多镇一品”“数村一业”的富民大产业。

  在延边,越做越牛的除了“黑木耳”还有实实在在的“牛产业”。

  吃天然草,喝矿泉水。在延边州龙井犇福生态牧场,蓝天白云下,成群的延边黄牛悠闲自得地享受着阳光和清风。

  紧紧抓住致富“牛鼻子”,延边州以“延边黄牛”为重点,通过延边黄牛产业发展、良种繁育及肉牛基础母牛扩群、金融保险等“秸秆变肉”工程产业扶持政策,鼓励中小养殖户发展规模化养殖,支持现有的规模养殖场扩大规模,带动农户、脱贫户增收。积极组织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全州肉牛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借助省内协作长春帮扶有利契机,提升龙头企业屠宰加工能力,持续释放产能。

  依托肉牛养殖大县、大镇、大村发展基础优势,延边州全力打造吉林省千万头肉牛工程东部支点。据畜牧业行业统计,2021年,全州肉牛饲养量56.9万头,存栏42.5万头、同比增长26.1%,出栏14.4万头、同比增长16.8%。肉牛一产产值比2015年增长7.5%。

  今年,全州投入6492万元衔接资金实施14个“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的乡村产业项目,带动脱贫群众18903人次。

责任编辑:吉林省农业农村厅_丁晓云1[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