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菜”组合双丰收 村民腰包鼓溜溜
时间:2022-11-03 13:58 来源: 字体显示:大中小
10月中旬,龙山区忠诚村的秋白菜地里,村民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着收菜,生怕抢不上订菜的大货车一早就停在了路边。村合作社的会计手指噼里啪啦地敲着计算器,笑呵呵地与采购方清算秋白菜的价钱。
“党建引领、抱团发展,这个方法太好了!”“今年大丰收,我们的腰包鼓溜了。”“流转土地有租金,在合作社打工还有工资拿。”……菜地里的村民一边拿着菜刀收秋白菜,一边得意洋洋地跟记者“炫富”。
据了解,多年来,忠诚村以传统玉米种植为主,农村集体经济受保守思想束缚发展缓慢,导致农民收入微薄,大量村民外出务工,人口流失严重。村里靠着仅有的181公顷耕地养活着711户、1423名村民,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为5.76万元。
“去年,村党支部响应镇党委号召,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支部主导、农民自愿’‘依法组建、规范运行’‘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原则,组织成立‘忠诚于民’合作社,并打造成领富、带富的民心工程。”村党支部书记曹红告诉记者,“刚开始,村民们并不认同这种方式。我们便起早贪黑挨家挨户走,坐在炕上与村民促膝交谈,讲事实、摆道理,掰了瓤说馅儿,直到他们点头答应。”
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忠诚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既当工作“带头人”,又当产业“带富人”,更当发展“领路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副理事长李宝生说:“我们采取‘村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投资12万元,实行股份分红制。其中,村支部占股67%,入股群众26户、占股33%,贫困户3人持干股,不断吸纳剩余劳动力,竭力打造‘寿山十八村’品牌。”
因地制宜路更宽。对于推广性好、适用性强的经营模式,合作社加大资金投入,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在选好路子上想办法。
春耕期间,合作社选出优质地块种植了56亩小麦,并与镇农业站技术人员一同实施灌溉、施肥、除虫、除草等科学田间管理方式。8月份,共收获11000公斤小麦。不仅如此,合作社还延伸加工链条,并注册面粉品牌“寿山十八村”,加工后的面粉达9元/公斤;推广的小麦和秋白菜轮作种植方式满载着村民的希望,迎接明年的大丰收。
“党建引领、抱团发展”模式按下了强村富民的功能键。今年,忠诚村土地流转增至79亩,入股村民达48户,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收入预计可达22万元。小麦与秋白菜形成的“麦菜”组合,让村民的腰包鼓溜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