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辉种植业家庭农场:黑土耕地重泛油光
时间:2023-02-13 11:04 来源: 字体显示:大中小
早春二月,田野里还是一片萧瑟,可是种地“老把式”李中辉已经开始盘算起今年的粮食生产。
“别看同一地块,差距可真不小呀!”走进田间地头儿,踩在夹杂着碎朽秸秆的土地,望着农场里金灿灿的粮仓,李中辉掰着手指细细说起黑土地保护带来的好处,“玉米长得壮、出苗好、产量高……这样的土地‘贼有劲儿’。”
李中辉是东辉种植业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他脚下的这片地,正是位于九台区九郊街道唐家村的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实施地。
“对农民来说,黑土地就是命根子。这块地曾经有一段时间土壤板结得厉害,看着都心疼。”种了20多年地,李中辉对黑土地的感情颇深,“我得拼尽全力让黑土地重新泛起油光,种出更好的粮食。”去年,东辉种植业家庭农场在保护性耕作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尝试,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流转的50公顷土地全部成为试验田,通过深翻还田、有机培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方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战略部署,更加坚定了东辉种植业家庭农场“保护黑土地、种出高产粮”的决心。秋收后,按照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的作业标准,东辉种植业家庭农场利用大型翻转犁,将增施的有机肥和粉碎的秸秆一同深翻到土壤中,并配套进行镇压、起垄作业,不仅增加了土壤肥力,还解决了处理秸秆的难题。
种地就是“养”地,养地才能“护”地。土壤里包裹着秸秆,有机肥藏在田间,“秸秆+有机肥”的营养套餐将为黑土地补充养分。“伴随着30厘米的深翻,我们每公顷土地人工增施1100公斤有机肥,让黑土地缺乏的微量元素直达深处。”李中辉说,这样的持续投入能让农田的保水保肥及抗旱抗逆能力更强。与常规耕作方式相比,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的地块每公顷可增产1000公斤左右,保守估算能少用20%的化肥。
起初,听到要少用化肥的农户都为东辉种植业家庭农场捏了一把汗,直到亲眼看见深翻还田后,他们才真正服气。一幕幕真实的场景,强烈的反差对比,让村民们竖起了大拇指,“过去,土地踩上去非常硬,现在项目区内的耕地踩上去松软了不少。咱们庄稼人心里都有本账,用秸秆和有机肥代替化肥,相当于给土地吃了‘补药’,而且还有后劲儿。”唐家村村民吴献铎笑着说,收益摆在眼前,大伙儿对黑土地保护越来越发自内心地认可。
四时轮转,又是新的一年。免耕播种、苗期深松、秸秆粉碎、深翻还田、增施有机肥……在农田里高效统筹土、肥、水及栽培等要素,东辉种植业家庭农场探索出一条农机、农艺、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黑土地保护种植模式。李中辉告诉记者,黑土地保护是个慢功夫,农场计划先示范再推广。未来,他们打算在代耕的地块大面积应用黑土地保护模式,带动周边更多农户增产增收。
从过去的“一炮轰”施肥,到如今的利用现代农业技术保护、利用黑土地,农业科技正在改变传统的耕种方式。“推广保护性耕作,实施深翻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农业技术是保护黑土地的有力措施,将秸秆深翻在耕层内,实现了秸秆全量还田。”正在农田里察看项目实施情况的九郊街道高级农艺师杨双武介绍,还田过程中同步增施有机肥,有利于农田中的生物菌大量繁殖,从而实现活化养护土地、改良土壤结构、加深黑土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