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乡村振兴典型村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时间:2023-02-15 20:35 来源: 字体显示:大中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需求,今年,白城市按照乡村振兴建设总要求,围绕产业振兴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两个重点,突出典型引领目标,打造产业发展充满活力、人居环境美丽宜居的25个乡村振兴典型村,计划总投资6.72亿元,谋划典型创建产业项目84个,基础设施项目261个,引领全市乡村振兴建设向全方位、高水平扎实推进。
发展主导产业。依托县域或乡(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积极推进规模经营和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突出特色产业。立足乡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推广“双带七增”模式,突出抓好棚膜经济、电商产业、乡村旅游等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
聚焦庭院产业。紧盯市场需求,推进庭院经济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三化”发展,形成订单销售模式,构建“一村一品”格局。
提高收入水平。村集体在拥有具体明确的可持续增收项目基础上,利用村集体资源资产出租、发包、分红等途径,实现村集体年收入超过50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显著高于全县平均增速。
道路硬化通户。村屯主路、干路、巷路全部实现柏油或水泥硬化;村屯入户道路统一用水泥或砖石硬化,与院内硬化路面相连,实现户户通;村屯道路路肩硬化或建设围栏栽种花草,因地制宜建设边沟,确保排水通畅、路面无泥土。
环境美化成景。各自然屯统一规划院墙大门,实现院墙整齐划一、大门标准样式统一;村屯农户院落功能分区设置,圈舍库房井然有序,院内院外、房前屋后通过花池或围栏栽花种草,与村屯整体美化协调呼应,形成花园景观效果;村屯村部、广场周围和空闲地带等公共区域打造彰显乡土风貌的微景观或小微公园,配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识等。
村屯绿化成荫。各自然屯以水旁、路旁、村旁、宅旁“四旁”为重点,合理确定绿化规模和布局,倡导采取乔、灌、草、花、藤相搭配精美绿化,形成水清岸绿、林田交织的生态景观;以乡土树种为主建设环屯林、护路林、护岸林,采用乔灌搭配树种建设公共绿地,鼓励用经济果树绿化庭院内外,实现村屯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
街路亮化便民。村屯道路两侧安装路灯、LED灯等照明设施,确保村民夜间出行安全;村屯公共区域安装LED灯、景观灯箱,广场建设LED屏幕等,丰富夜晚文娱活动。
卫生净化常态。尽全力做到外围净、屯内净、院落净。
通过以上举措,我市立足村情基础,发展特色产业;依托县域优势,打造休闲农业;注重环境改善,整体提升水平;突出地域文化,打造本土特色,确保乡村振兴典型村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全面提升乡村整体环境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