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
时间:2023-08-09 09:30 来源: 字体显示:大中小
大潮涌动处,奋楫击水时。
近两年,吉林市始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用实的举措、实的态度、实的力度,推动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衔接答卷之上,吉林市精心用“笔”书写,绘出一幅幅农业强、产业兴、群众富的乡村振兴画卷,一曲曲富民欢歌在白山松水间回响飘荡。
高位起“笔”,夯实底线,勾勒成果巩固框架蓝本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通过两年的实践,吉林市向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两年来,吉林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突出抓产业、促就业、稳增收,坚持强保障、固基础、重帮扶,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努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加强组织领导,凝聚促农增收“向心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脱贫群众增收,多次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制定《吉林市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吉林市“抓产业、促就业、稳增收”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对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落实帮扶措施到户到人,对年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开展“一对一”重点帮扶。
——狠抓精准监测,织密持续增收“监测网”。建立“乡镇干部走访+驻村干部摸排+行业部门比对+村组监测预警”四级排查体系,强化乡村振兴与行业部门数据对比,实现发现问题及时、帮扶跟进及时、风险消除及时。两年来,各部门间信息交换15万余条,筛查有效预警数据6万余条。
——深化成果巩固,提供稳定增收“强保障”。持续落实“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等政策,衔接期间为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发放资助资金43720人次1911.78万元,基本医疗参保覆盖率达到100%,改造农村危房556户,维修养护农村供水工程252处,全市农户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7.5%。
大局布“笔”,以产兴业,描绘仓廪丰实富饶风貌
立足优势,端好“产业碗”。做好“土特产”文章,强化特色产业发展,衔接期以来投入衔接资金5.58亿元,培育产业项目431个,打造桦甸肉牛、舒兰白鹅、蛟河雷猪等35个整市项目,打造上联下接、前延后伸的融合发展态势,让土有“根”、让特有“品”、让产有“链”,不断夯实乡村振兴产业支撑。
寸土生金,谋划“方寸园”。将庭院经济发展作为增收的新引擎,大力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田园、小商贸、小加工”庭院经济,衔接期以来引导8905户脱贫户发展庭院经济,发放奖补资金672万元。2023年,拟投入衔接资金1214万元用于庭院经济奖补,预计带动13900户脱贫户及监测户发展庭院经济,让方寸之地不断涌现促进脱贫群众增收的价值潜力。
借力金融,搭上“致富路”。强化金融帮扶发展,持续推进“一自三合”模式,衔接期以来累计贷款户数3270户,累计发放贷款金额7671万元。探索开展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贴息贷款工作,双向融合促进产业扶优做强。持续推进“6+N+1”等农业产业保险政策落实,衔接期以来累计有14720户次参保,有效解决了脱贫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的后顾之忧,“贷”动脱贫群众过上好日子。
细处工“笔”,稳岗就业,点染人人奋进富庶图景
为进一步做好脱贫人口增收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吉林市全力推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想方设法把脱贫人口稳在企业、稳在当地,稳住岗位、稳住收入。
——“一岗”送上促就业。通过开发岗位安置一批脱贫人口,实现公益岗位就业17983人次,特别是疫情期间,全市临时开发公益岗位714个,安置脱贫人口、监测对象1037人,确保“疫情不脱岗、抗疫稳增收”。2022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955元,同比增长14%。
——“一人”就业在家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持续推进就业帮扶车间认定,提升就业帮扶车间质量,全市共创建29个帮扶车间,实现吸纳脱贫人口452人次。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互促高效发展,打造吸纳就业新载体,实现带动就业1336人。创建农民工等人员省市县三级返乡创业基地75个,带动脱贫人口就业创业565人。
——“一站”服务暖人心。创新构建动态监测、信息发布、交通补助“一站式”服务模式,解决脱贫人口赴外省就业的顾虑,发布岗位信息2万余条,实现省外转移就业1117人,及时审核发放交通补助,确保脱贫人口外出务工享受全面保障。
浓墨重“笔”,凝心聚力,绘就包保帮扶多彩亮色
近两年,吉林市针对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不断完善各类帮扶政策。全面推动部门帮扶、消费帮扶、社会帮扶,在不同类别的帮扶上各有侧重,织密帮扶大网,最终兜底不让一名脱贫人口掉队。
部门帮扶重投入。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质效推进包保帮扶工作,确定市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34个。衔接期以来,全市179个包保部门(企事业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77万元,谋划包保帮扶产业项目331个,年收益达到2701万元,通过协调争取帮扶物资和谋划发展产业项目带动村集体收入增长5007万元。
消费帮扶拓销路。及时制定《吉林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方案》,积极和保供商超对接,及时化解72种帮扶产品的滞销风险。第一书记代言帮扶产品达486种,实现收益612万元,切实让帮扶产品走出村、卖上价。
社会帮扶增福祉。深化“万企兴万村”活动,首批38个民营企业与38个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完善“携手帮扶”奖补政策,对符合“新生成”“新投资”“新带动”的经营主体分别给予一次性补贴,20家帮扶经营主体共计享受了620万元补贴。启动“百姓健康乡村行疫助力乡村振兴”项目,为农民群众提供义诊服务,搭建便捷就医渠道,解决就医困难,逐步构建形成社会帮扶大格局。
大风泱泱踏歌行,大潮滂滂人未停。
站在新的奋进起点,吉林市乡村振兴战线正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在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上实现新突破,在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上迈出新步伐,在继往开来中描绘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