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定制餐” 过腹变肉更给力
时间:2024-03-19 11:57 来源: 字体显示:大中小
“你看,它们吃得多香!”13日一早,在农安县农安镇长安村,金冠农牧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里,两名养殖工人从秸秆黄贮窖内取出饲料,随着这些散发着清新味道的天然饲草被送进牛舍,数十头黄牛开始享受“美食”。看着埋头吃饲草的黄牛,金冠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占财满脸喜悦地说,现在这些牛吃的可不是普通的饲料,都是专门配制的“秸秆定制餐”,俗称“草罐头”。
啥是“草罐头”?高占财带记者来到牛舍,仔细观察投喂黄牛的饲草,原来这些黄牛吃的是新鲜、柔软、细嫩的玉米秸秆,“传统的饲料适口性较差,它们更爱吃‘草罐头’。”高占财说,“这些秸秆饲草经过粉碎、压实、密封等过程,不仅营养丰富还耐储藏,可喂养多种牲畜,是养牛的好口粮!”现在,金冠农牧专业合作社的70多头繁育母牛,全部用秸秆饲养,实现了过腹变肉。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秸秆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有机废弃物,这几年金冠农牧专业合作社围绕我市“秸秆变肉”暨三百万头肉牛工程,通过玉米茎穗兼收作业模式,将秸秆变为反刍动物的优质饲料。目前,金冠农牧专业合作社每年实施秸秆离田作业80余公顷,黄贮秸秆饲草3000余吨,饲料化利用让秸秆变废为宝。
秋收是争取颗粒归仓的最佳时期,也是秸秆饲料贮存的窗口期。一侧切割摘穗入仓,一侧粉碎秸秆离田……秋收时,金冠农牧专业合作社利用玉米茎穗兼收机,一次性完成了玉米割秆、摘穗、剥皮、集箱以及秸秆粉碎、收贮等多个烦琐工序,实现玉米、秸秆分离式收集,不仅为养殖户提供了优质的饲草保障,还为秸秆资源化利用找到了出口、拓宽了路径。
“玉米收获时,秸秆还是青嫩的,茎穗兼收最大限度保留了营养,降低了秸秆落地后的霉变风险。”说起这一模式的优势,高占财侃侃而谈,“茎穗兼收最直观的就是立秆离田!对比传统收割离田,秸秆不落地、不污染、营养不流失,可以及时收贮发酵,保障了秸秆饲料的品质。”对耕地来说,茎穗兼收模式实现了玉米与秸秆同步离田,减少了碾轧土地次数,避免了吸附农田表层土壤,有效保护了黑土地。
走进田间,记者注意到茎穗兼收机收割后的土地干净平整,地上的秸秆已不见踪影。曾经,如何妥善处理秸秆,村民们没少想办法,“烧了污染环境,不烧影响种地。要是在以前,这些秸秆可真愁人。”正当很多农民忙着秸秆离田时,长安村村民牛文友却没有了后顾之忧,“我家地里的秸秆,秋收时就被合作社收走了!玉米和秸秆一起收,特别方便。”茎穗兼收既节省农业生产成本,又解决春耕生产难题,还为秸秆找到了好去处。
“收获玉米后,直接把玉米送到农户家,我们拉走秸秆。”高占财算了一笔账,每公顷玉米秸秆可转化成40吨饲草,1头牛每年要吃饲草3吨左右,算下来1公顷秸秆能养10多头牛!有了充足的黄贮饲料,每头牛的养殖成本降低500元,极大促进了产业发展。他告诉记者,储存后的秸秆饲草除留下满足合作社养殖外,其余的饲草还销售给周边的3家养殖场,形成集“加工、运输、储存、销售”于一体的生态养殖产业链,让“秸秆变肉”加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