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蛟河 敢教仓廪得殷实
时间:2024-06-08 19:30 来源: 字体显示:大中小
广袤富饶的黑土地,奠定了蛟河作为农业大市的基础,也因此让蛟河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做好“黑土地保护利用”大文章,筑牢黑土地大粮仓基础!
蛟河市牢记嘱托,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一主线,聚焦解决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问题,大胆探索,坚持治理、保护、利用一体发力,为黑土地保护提供了“蛟河方案”。
科学谋划“齐抓共管”黑土地
蛟河市地处吉林省黑土区重点保护区,全市黑土耕地面积超过200万亩,典型黑土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8%。
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蛟河市科学谋划,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专责监督、部门各负其责”的黑土地保护工作大格局。
蛟河市坚持把黑土地保护利用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程,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粮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黑土地保护专门机构,不断强化黑土地工作体系建设,将各项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街及市直相关部门,构建了任务清楚、责任明确的工作体系、目标体系和责任体系。
蛟河市组织编写印发《黑土地保护工作汇编》,发放给基层干部、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规模经营户,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黑土地保护的良好格局和浓厚氛围。
黑土地增肥筑牢粮仓根基
农田质量是粮食安全的根基。保护耕地,不仅要保证数量,更要注重提高质量。
今年,按照“稳步扩面、质量为先”原则,蛟河市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5万亩,而近两年来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块效果已经呈现。
蛟河市中才水稻专业合作社在黑土地保护方面较为典型。目前正值插秧时节,站在蛟河市拉法街道拉法村水泥厂门前一望,70公顷的高标准农田展现在眼前,脚下的黑土松软厚实,在阳光的映衬下黝黑发亮,新插的秧苗远观翠绿一片。
“这是两年来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土质疏松了,水稻根系发达,不仅保水保肥,抗旱能力也更强了!” 站在田埂上,合作社负责人王忠才娓娓道来,“这样持续投入粮食能增产10%以上,保守估计少用化肥10%。”
免耕播种、苗期深松、秸秆深翻还田、增施有机肥……蛟河市在农田上高效统筹土、肥、水等要素,全力探索农机、农艺、生物措施相结合,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全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深入开展起来,2022年,蛟河市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统防统治示范县”。
“攥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丰饶的黑土地持续释放出更大效能,筑起一座座牢固的“大粮仓”。2023年,蛟河市粮食产量达到90.4万吨。
高标准农田的“高”,不只是粮食产量的高,还包括建设、管护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蛟河市推进了小田变大田改造,让每一寸高标准农田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蛟河市新站镇龙凤水库位于拉法河上游,下游拉法街是蛟河市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龙凤水库的水自上而下经过河流和明渠灌溉着这里的稻田。拉法街近1000公顷高标准农田孕育出了一个“稻香王国”。这里出产的“稻花香2号”稻米,畅销东北三省以及上海、温州、杭州等多地。
日前,记者在拉法街新兴村高标准农田现场看到,水稻插秧已经接近尾声。连片的水田宛如镜面,水稻插秧机往来穿梭,在大地上织起绿锦。
2021年,新兴村进行了旱改水施工,近70公顷小地块儿被改造成一个个5亩的“大方田”,20多公里长的沿线灌溉“明渠晒水”,只要一打开闸门,随时有温润的水库水供应,水稻秧苗管够喝。
蛟河市拉法街中才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忠才告诉记者:“通过这次高标准农田改造,生产标准更高了,不但粮食产量提高了不少,管理起来也更科学、更省劲儿了。”
重点建设田间砌筑防护河堤、桥、涵等基础设施,2020年蛟河市开始建设高标准农田,如今建成区高标准农田的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5%以上,土地流转率达到50%以上,粮食产量实现稳定增长。
让农田变良田,蛟河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百万亩。2023年,蛟河市农业农村局被评为吉林省粮食生产突出贡献集体,蛟河市拉法街中才水稻专业合作社、天北镇仁禾种植家庭农场均获评吉林省粮食生产突出贡献优秀主体。
司法保护抚平黑土地“伤疤”
黑土地保卫战注定是一场“持久战”。蛟河市高效综合施策,坚持问题导向、多维驱动,开创全方位黑土地司法保护新格局。
今年2月29日,蛟河市政府发布了《关于严禁耕地“非粮化”行为的通告》,确定“政策引导+科学用地+逐步退出”的整改方案,成为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和保障粮食安全的生动体现。
去年下半年,蛟河市检察院发现有9个乡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利用耕地种植人参的情况,于是向蛟河市政府制发了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
在黑土地保护工作中,蛟河市充分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组建黑土地保护专业化办案团队,打出了惩罚与预防相结合的检察监督“组合拳”。
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蛟河市开展检察长巡田工作,通过巡访、查看、调研等方式,实地踏查相关耕地区域,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蛟河市境内泥炭矿资源储藏较丰富,草炭土又名“泥炭”,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蛟河市检察院制定了《黑土地保护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将新站镇划定为“检察长巡田”重点区域,会同公安、法院、财政、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召开“泥炭矿公益诉讼诉源治理联席会”,明确禁止辖区拍卖泥炭矿,对涉案泥炭予以回填,抚平黑土地的“伤疤”,做到保护黑土资源网格化全覆盖,取得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社会效果。
粮为政首,地为粮基。随着水田插秧接近尾声,蛟河市黑土地上长出了新绿。高标准农田上,农业机械化作业播撒丰收的希望;在多措并举保护下,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被护好用好;蛟河乡村不断涌现农业经营主体,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蓬勃气象……黑土地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谱写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