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各地动态

“链”上的大米格外香

时间:2024-11-28 10:45 来源: 字体显示:

秋收冬藏,粮谷满仓,眼下正是稻米加工的旺季。位于德惠市岔路口镇的德惠市升发米业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空气中弥漫着稻米醇香的味道,金黄色的稻谷随着传送带进入大型加工设备中,随着自动化生产线马力全开,稻谷经过脱壳、筛选、精深加工等环节变得晶莹剔透、色泽饱满,经过灌装、封袋等环节变成一箱箱包装精美的德惠小町米。

公司总经理闫淑成告诉记者:“这是企业今年10月份新引进的一条全自动稻米加工生产线,日加工大米能力可达70多吨。目前生产的是刚接到的195吨新米订单,预计加工3天就可完成生产。”自动化生产设备,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优化升级。

岔路口镇地处松花江畔,是黄金水稻生产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地产稻米的优良品质,现有水田面积种植23.8万亩,约占德惠市水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镇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稻米产业链不断延伸,多种经营主体联动发展,农户增收致富道路宽广。

以升发米业为例,基于岔路口镇良好的水稻种植资源,与县域发展同频。企业坚持收绿色水稻、卖绿色大米、打绿色品牌,先后创建了“东北状元”“德鸿金穗”等大米品牌,赢得了云南、贵州、四川、福建等地客户的青睐。“今年的新米是10月20号上市的,现在日产能将近70吨,随时加工随时发货。”闫淑成说,随着订单数量不断提升,销路也在持续拓宽,目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米订单持续增加,生产线已开足马力,工人加班加点赶进度。

在全自动化生产线上,金灿灿的稻谷正源源不断地被加工成白花花的大米,制米加工、消毒杀菌、包装搬运等全部流程实现数字化控制,不仅出米率高,还提升了成品米营养价值和食品安全。“新设备就是好,现在出米的精度比以前好多了,而且生产量也高了很多。”现场操作的工人纷纷赞叹生产线的现代化。

要想走好“稻”路,背后的关键不仅在于种子和装备,还在于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岔路口镇积极打造“粮头食尾”“从田间到餐桌”的“中国好粮油”全链条。随着加工链条不断延伸,全镇稻米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有从事稻米加工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大米加工企业30余家。

责任编辑:吉林省农业农村厅_林天天[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