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村大棚内的融合交响
时间:2025-07-18 15:21 来源: 字体显示:大中小
舒兰市环城街道兴山村,20栋蔬菜大棚静卧田野,远望波光粼粼;棚内新绿葱茏,生机勃发——这里早已超越传统种植的单一维度,成为一座集种植养殖、文化展示与沉浸式旅游体验于一体的活力舞台,谱写着乡村全面振兴的“融合交响”。
棚里种菜自然正常不过。这些天,村党支部书记李世光正带着村民麻利地采摘黄瓜。“这黄瓜,皮薄,甜脆,上的全是农家肥,摘下不用洗就能吃!”“棚里蔬菜金贵,不靠农药就得靠人。” 大棚管理员尹贵君蹲在地上,指尖捻动泥土,目光紧锁温湿度计,“温湿差一点,土质差一点,菜就闹病。”自动化喷灌系统精准滋润秧苗,兴山人信奉“有技在手,土里生金”。
2023年,兴山村发挥紧邻国道且距舒兰市区较近的区位优势,建成占地3万余平方米、布局20栋温室大棚的棚膜项目。村集体领办的舒兰市万兴农业有限公司整合负责蔬菜种植、花卉培育等具体事务,按照“党支部+企业+村民”模式运营,去年为村集体贡献产值110余万元、支付村民务工报酬超30万元。
村民左慧敏的直播间就设在生机盎然的大棚之内。手机镜头扫过挂满叶蔓间的鲜嫩黄瓜:“家人们看,咱兴山村的黄瓜,纯农家肥养出来的,现摘现吃才叫鲜!”她熟练地将镜头转向后方忙碌打包的乡亲们。“她可是我们的直播达人,一年带货能收入70多万元呢!”李世光笑着介绍。
除种菜之外,大棚也成为新产业的温床。去年,李世光自建了一座小棚,试养了“种养循环猪”,年末用产业“头猪”做年猪菜,请村民们品尝。“我们要发展这个产业,村民光听到不行,还得看到,更要吃到、感受到。”随着产业谋划的不断成熟,现在村里又谋划着要建造养猪大棚,目前已有60户村民计划入股。
兴山村的大棚不仅在农业发展上取得了可喜成绩,还在文旅融合上迈开了脚步。
今年5月,兴山村协调相关方面,让20组城市家庭走进村里的“一分田”亲子农事体验活动。孩子们走进大棚学习种植知识,动手采摘黄瓜,享受独立劳作的成就感。经过简单改造,温室大棚化身为充满野趣的亲子乐园。新布置的清澈戏水池中,“徒手抓活鱼”活动欢声雷动。孩子们紧盯游弋的鱼儿,瞅准时机猛地扑下,“抓到啦!”的兴奋尖叫此起彼伏。这沉浸式的体验,不仅释放了孩子们亲近自然的天性,更成为亲子协作、共享成功的欢乐纽带。
一栋大棚多重面,变着花样谋振兴。望着大棚里的生机绿意,李世光说:“农文旅齐活儿了,乡村全面振兴这台大戏,才能唱得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