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至千人“薯”你最甜——扶余市陶赖昭镇庆丰收暨首届石人沟地瓜节侧记
时间:2025-09-12 11:13 来源: 字体显示:大中小
金秋九月,蜜薯飘香。9月5日,扶余市陶赖昭镇石人村广袤的地瓜田迎来它的高光时刻——陶赖昭镇庆丰收暨首届石人沟地瓜节盛装启幕。从田间地头的挖薯体验到香气扑鼻的美食品尝,再到充满乡土气息的文艺表演,处处洋溢着农民的欢声笑语。这是专属于农民的节日盛宴,也是一场充满欢乐与希望的盛会,千名游客共聚于此,开启“薯”于你的甜蜜之旅。
走进丰收节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片连绵起伏的地瓜田。藤蔓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地瓜的香甜,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感受这份独特的田园气息。
石人村土壤结构为沙性土质,经过多年探索实践,红薯种植已成为当地特色产业,“石人沟地瓜”品牌响彻全国。本届地瓜节内容丰富多元,涵盖农事体验、美食品鉴、文艺展演、农产展销等多个板块,吸引周边县(市、区)及城区近千名游客参与。劳动最光荣,沙地变成金。启动仪式上,石人村地瓜种植能手代表闪亮登场,分享种植经验,表达带领全村百姓继续做大做强石人沟地瓜产业、早日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的信念决心。
地瓜节上,最热闹的当属“动手挖地瓜”趣味体验环节。村民游客齐上阵,人们手持小锄头、胳膊挂着筐,满怀期待地开启寻宝之旅,感受“挖薯寻乐”的农耕乐趣。“先顺着藤蔓找到根部,再轻轻拨开周围的土,别把地瓜挖破了。”地瓜种植户代表张雪一边示范,一边笑着叮嘱。不一会儿,一个个裹着泥土的地瓜从土里“探出头”,孩子们欢笑地举着刚挖出来的地瓜跑向家人,脸上沾着泥土也不在意;老人们则仔细擦拭着地瓜,眼里满是对丰收的珍视。田间的泥土香、地瓜的清甜香,混着人们的笑声,成了秋日里最动人的味道。“以前只在超市买地瓜,今天亲手挖,才知道种庄稼这么不容易。”来自城区的游客王英举着刚挖的地瓜,忙着和孩子拍照留念。大家一边挖地瓜,一边交流技巧和经验,欢声笑语在田野上回荡,不少游客购买了新鲜地瓜,让村民的农产品直接“从田间到餐桌”。
“石人沟大地瓜,又甜又面又起沙!”美食区是地瓜节的“人气高地”。香味让人挪不开脚步,多品种地瓜集中亮相。蒸地瓜冒着热气,剥开皮就是金黄软糯的果肉,咬一口甜到心里;烤地瓜的焦香飘得很远,外皮酥脆,内里绵密,是童年最熟悉的味道;还有村民自制的地瓜粥、地瓜饼,每一道美食都藏着对地瓜的“花式偏爱”。“这地瓜是咱自己种的,用的都是有机肥,吃着放心。”张大娘热情地给大家分发地瓜,看着大家吃得满足,她的笑容格外灿烂。石人村共有30多户种植地瓜,今年种植面积达到300多亩,种植板栗薯、蜜薯、紫薯等多个品种,总销售额预计可达300多万元。
“3、2、1,开始!”在吃地瓜比赛现场,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参赛选手瞬间“进入状态”——双手捧着温热的蒸地瓜,指尖沾着淡黄的薯泥也顾不上擦,嘴巴快速咀嚼,偶尔抿一口清水顺咽,空气中弥漫的甜香混着此起彼伏的吞咽声,让围观群众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这地瓜是我们自家种的‘蜜薯’,蒸出来流糖心,没想到还能当比赛食材。”给比赛提供地瓜的种植户赵大姐捧着“冠军礼包”递到参赛选手手里,礼包里装着5公斤新鲜蜜薯和20穗黏玉米,“现在日子好了,不光能靠种地瓜赚钱,还能通过比赛让更多人喜欢上咱本地的地瓜,值!”
除了农事与美食,充满乡土气息的文艺表演也成为本届地瓜节的亮点。舞台上,除专业艺术团演员,村民也热情参与,大家用质朴的表演,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的喜悦。台下的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一场以地瓜为媒、农民为主角的丰收节,正将田间乐趣与文旅活力交织,绘就出一幅“农旅融合促振兴”的生动图景。
“举办节日,不只是为了庆丰收,更是想借地瓜这个‘IP’,把乡村美景、农耕文化变成‘旅游资源’。”陶赖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俊成说,“陶赖昭镇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三铁三路’六条交通动脉纵横交错。我们将持续依托‘陶赖昭大米’‘石人沟地瓜’品牌发展农业,将锈迹斑斑的‘中东铁路断桥’、见证几百年岁月沧桑的‘神榆古树’‘陶赖昭特支’‘日伪领事馆’串联成线,打造红色小镇,充分挖掘独有的‘小三亚’‘小西湖’‘月牙湖’等自然景观资源,走出一条具有陶赖昭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助力高质量发展。”
炊烟袅袅,乡村如画。田间的地瓜还在继续收获,乡村的振兴故事也在不断书写。这场地瓜丰收节,既是农民庆祝丰收的“欢乐宴”,更是乡村以文旅融合激活发展动能的“新起点”——当泥土的芬芳遇上文旅的活力,乡村振兴的道路正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