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过上了城里生活——蛟河市唐家岗子屯采访散记
时间:2025-09-17 15:28 来源: 字体显示:大中小
“咱们这山村生活,现在和城里生活基本一样了。”日前,城里亲戚王向红到富强村唐家岗子屯马志勇家串门后一再夸赞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
唐家岗子屯是蛟河市白石山镇富强村下面的一个小屯,距离蛟河市十七八公里。初秋时节,由蛟河市内乘白石山方向的郊线车,不到半个小时,就会到达302国道边上的富强村。沿着富强村的水泥路再向南行半公里左右,即是绿意掩映的唐家岗子屯。
这个有120户人家的小山村,家家砖瓦房,有的屋顶还安着太阳能热水器。走进村民马志勇家中,拧开水龙头,清冽的山泉水汩汩流出。女主人边洗香瓜边说:“我们不仅有自来水,还建了下水系统,在屋内就能上厕所,再也不用到外边上旱厕了。”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屯里92%的人家改造了卫浴,热水器普及率达90%。走进另一村民付传功家,家里的卫生间设施更是颠覆了我们对传统农村的认知:卫生间内电热水器、虹吸式坐便器、洗衣机一应俱全。女主人边展示边感慨:“夏天一天洗三遍澡,方便得很!”
唐家岗子屯是附近远近闻名的先进屯,走出了一些企业家。近年来,村屯顺应党和政府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契机,一方面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动员从家乡走出的企业家回村改善基础设施。各方面力量不仅投资推动家乡发展,更以广博视野熏陶村民,让当地村民思想发生了积极变化。
在几年前的一次村民大会上,村民一致通过决议:自建上下水管道系统。村民按家庭住房面积分摊费用,村集体也补贴了部分费用,很快铺了上下水管道,引山泉水入户。“依靠自然压力供水,不用电泵,省钱又环保。特别是这几年,我们从多方面督促村民提升环保意识,全力保护水源地,保证饮用水安全可靠。”村党支部书记邵长征说,“这水甜着呢,检测报告说富含矿物质,现在这套系统已覆盖全屯。”
他们建设的地下排污网络也充满了生态智慧。各家各户的洗菜水、洗澡水通过下水管汇入屯外改造的排污沟。这条3米宽、千米长的沟渠曾是灌溉渠道,如今成为天然污水处理场。
村民生火做饭也告别了烟熏火燎,用上了银白色洁净的生物质炉灶。“这个锅台可不一般,是去年刚刚改造的,这叫生物质炉灶,做饭的同时就取暖了……”在村民孔祥玲家里,她道出了一把柴禾两份热能、解决冬季取暖的奥秘。
孔祥玲家的不锈钢炉灶就是个小型的锅炉,灶台周边是水箱,水箱里的水随着做饭烧柴被加热,顺着管道流入生物质锅炉配套的水管和暖气片,实现了热水循环,达到取暖效果。
邵长征说:“这些年来,党的强农富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力,还特别强调大力推进城乡融合步伐。我们沾了政策的光,不仅提升了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还提升了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
一些村民对我们说,现在屯里屯外,公路通畅、垃圾清运及时、购物方便,快递也进村了,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人们的精气神也足了。在屯中心的小超市,我们看到50平方米的房间内摆满了商品,酱油、醋等生活物品,和城里超市一个价。屯里的文化活动室210平方米,活动室的后身是厨房,不锈钢厨具被清洗得锃亮,每逢中秋节、春节,活动室便成了传递乡情的驿站。
“我们屯的人很淳朴,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在家的人都能第一时间赶过去帮忙。”孔祥玲说,“孩子在城里给我们买了楼房,我们都不愿意去,舍不得离开这个屯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