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政策研讨

农民日报评论员:“引”“规”之间有平衡

时间:2024-05-21 11:17 来源: 字体显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重庆考察时强调,“有序引导、依法规范城市工商资本和科技、人才下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总书记的这番重要论述,既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城乡发展依旧不平衡不协调的现实矛盾,也为我们指出了在推进城乡要素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方法论。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要素的集聚与激活。近年来,国家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就是要打破城乡壁垒,引导先进的生产要素向乡村流动,这不仅仅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向更高质量跃升的必然途径。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谈及科技与人才,他强调:“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谈及工商资本,他叮嘱:“要把投资投到点上,南辕北辙不行,要真正做到造福农村、富裕农民。”做好城市工商资本和科技、人才这些优质生产要素下乡,需要深刻领悟“有序引导”和“依法规范”之间的平衡之道。

为何需要“有序引导”?经济学认为,要素总是流向回报率高的地区和部门。没有合理有效的引导,城市优质的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很难主动反哺较为“短板”的乡村,乡村振兴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如何有序引导要素下乡?很多成功的实践已经给出了答案。例如,2023年,浙江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投资激励的通知,拿出真金白银,最高奖励5000万元,鼓励引导各类资本投向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在财政政策资金引领撬动下,社会资本涌入浙里乡间,既给农村带来资金、技术,也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理念。而由中国农业大学首创的“科技小院”模式,则将科学研究的阵地延伸到农村生产一线,学生得以直接研究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乡村也在专业人才的带动下享受到了科技助力。由此可见,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相对稳定的回报预期是引导资本下乡的必要方式,而让农村成为更有利于创业创新之所,就会有更多的“原乡人”“返乡人”“新乡人”愿意奔赴乡村,到乡村找寻实现自我价值的天地。

为何需要“依法规范”?乡村呼唤优质的生产要素,期盼要素久矣,缺要素久矣。但当乡村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当大量要素涌向乡村跃跃欲试,准备大展身手之时,我们却不能不加甄别、照单全收。有些生产要素例如资本天然具有逐利性,运用得当,就会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正面力量,不加以规范,就可能导致无序扩张,“富了老板,穷了老乡”。如何对要素下乡进行有效规范?对待工商资本,不妨多问几个“是否”,是否推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效?是否推动了乡村的繁荣进步?是否与农民建立了可持续的利益联结机制?如果答案为“是”,则双手欢迎,如果答案为“否”,就要提高警惕。对待科技和人才,也是如此。前不久,一些不法商家打着“量子赋能”的旗号向农民销售种子,本质上就是一种以“科学之名”坑农害农的行为,农业农村对科技越是渴求,我们就越需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防止假技术、伪科学对农民信任的透支。归根到底,对要素的甄别和规范,要以农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打分表,以农民群众的利益是否得到保障为质检仪。

资本、科技和人才下乡,催生着乡村的内部活力,加速着农业农村的价值重塑,实现着包括农民在内的多方主体的持续合作与共赢。在“引”与“规”之间,我们既要大胆尝试,又要小心实践,既要创设条件,也要“无规矩不成方圆”,期待更多的优质生产要素涌入乡村,让源头活水滋润广袤田野,激荡起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大潮。

责任编辑:吉林省农业农村厅_丁晓云3[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