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政策研讨

吉林向科技要动能 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

时间:2024-08-21 13:46 来源: 字体显示:

8月16日,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在第二十三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开幕后,参观吉林省农科院成果展示区、蔬菜优良品种展示区、番茄区、鲜切花区等展区时强调,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充分发挥种子这一农业“芯片”的重要作用,在种子繁育推广上狠下功夫,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更多高产优质良种,切实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畜牧业大省,吉林在我国的农业版图上十分亮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吉林视察,每次必看农业、必讲“三农”,为吉林农业农村发展擘画蓝图、指路领航。本届农博会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交流合作”为主题,既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务实举措。吉林省委省政府充分发挥农博会窗口平台作用,创优营商环境,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农业交流合作新格局,奋力书写大农业、大产业发展的时代答卷。

向科技要动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上展现新担当。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为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吉林省深入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吉林有关农业服务公司与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创新形成了多项“用得上、留得下、推得开”的黑土地保护科技成果。比如,试验推广秸秆覆盖条带耕作等技术,不仅可以让地温增加1℃~2℃,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秸秆全量深翻还田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既能控制水肥的流量,大大节省了水肥,同时也能提高种植密度。此外,吉林还大力推广“梨树模式”,全省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700万亩,稳居全国第一位。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一系列举措让吉林省连续三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粮食单产位居全国粮食主产省第1位。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种业振兴是重要之举。在耕地资源日渐趋紧的情况下,想要稳定产能、提高单产、优化结构,迫切需要升级农业“芯片”,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只有为种业装上“中国芯”,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才能确保“中国碗”装满“中国粮”。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自主创新是关键一招。在种源问题上,谁拥有了突破性的创新品种,谁就拥有了种业竞争的主动权。吉林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深化科企合作,建立新型“产学研”协同攻关体系,培育和筛选市场急需重大品种,实施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补助,建强数智化制种基地,为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提供良种支撑。比如,在合作共建智种大基地上,吉林省加快南繁科研育种服务中心建设,统一管理全省南繁育种工作。推动洮南、公主岭国家玉米制种基地与国内优势种业企业合作共建,力争玉米年制种面积扩大到10万亩以上,满足全省玉米用种量30%以上。加强公主岭国家水稻制种基地和抚松国家人参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向链条要效益,延长农产品价值链。实践表明,品牌兴才能带来产业旺。只有擦亮农业品牌,使之形成体系,才能增强竞争优势,提升农产品价值。大食物观下,对农产品和农副食品品牌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吉林省白金(大米)、黄金(玉米)、彩金(杂粮杂豆)、铂金(人参)、黑金(黑木耳)五张名片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面向未来,要贯彻落实大食物观,不断总结经验,在更高的标准上寻求新突破。走深加工路线,也能延长价值链。如今,吉林省已经发展了玉米淀粉糖醇、氨基酸、发酵酒精、玉米食品等六大产业链,增值50亿元。同时鲜食玉米产业链条也在不断延伸,开发出玉米月饼、咖啡玉米豆、玉米浆包、玉米须茶、玉米面膜等鲜食玉米新兴产品,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朝阳产业。

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全面振兴发展寄予的厚望。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坚持向科技要动能,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下大力气做优做强吉林特色农业,筑牢金色“大粮仓”,奏响创新发展曲,勾勒集群产业图,绘就和美兴旺景,为建设农业强省、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继续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吉林省农业农村厅_丁晓云3[打 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