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AQI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严重污染

2024-03-26来源:

2023年德惠市产业基础不断夯实,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81.7亿元,增长7%;规上工业产值实现122亿元,增长15.2%;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43.4亿元,增长7.7%。 

 

稳经济蓄动能

围绕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2023年,德惠市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52个,完成投资63.5亿元、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7个月位列长春外县(市)区前两位。 

“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一期)计划2025年竣工,预计实现产值81.84亿元,招商企业将同时拉动周边劳动就业2000余人。”长春循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招商部部长王舰介绍道。 

2023年,德惠市12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新培育入库入统规上工业企业3户,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27户。  

“新能源长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项目在清洁城市生活垃圾的同时,可利用生活垃圾焚烧进行发电,实现废物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无害化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可减容80%左右,将为长春市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的推进提供有效保障。”长春市恒建科为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冯秋生对于“变废为宝”侃侃而谈。 

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全面提速,长春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式投产;装备制造产业园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食品加工产业园扩容升级,食品食材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德惠市“一区三园”协同发力促发展。 

聚焦农业强市

推进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3年,德惠市建成高标准农田及示范区13.73万亩,肉鸡三产融合示范园、吉牛农牧加工产业园等产业项目落位,农产品加工业规上产值预计实现91亿元、增长10%。 

德惠作为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和农产品加工业大县(市),以“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为抓手,做大做强做优农产品加工业,全力提升休闲食品、玉米、水稻、肉鸡、生猪、肉牛、饲料、果蔬等八大优势产业链发展水平。 

“德惠市委市政府引领德惠稻米产业集群发展,鼓励支持企业‘种好粮、办好厂’,重视‘德惠大米’品牌建设发展。在‘中国优质小町米之乡’和‘德惠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双重加持下,助力企业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松江佰顺米业副总经理李少东对企业发展信心满满。  

德惠市依托德大、德翔、佳龙、达利等龙头企业在技术、工艺、管理上的领先优势,通过打造品牌、推介名牌,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目前,德惠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各级名牌产品53个。岔路口稻田蟹、朱城子玫瑰花、郭家葡萄、布海瓜菜等产业园形成“一乡一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首届布海“香瓜节”,文化围绕产业见效能,棚膜经济蓬勃发展。 

德惠市还将加快推进德大1亿只肉鸡和德翔2亿只肉鸡全产业链、万头规模以上养牛场、吉林达利薯片新品、新希望20万吨反刍饲料和吉地嘉禾6万吨食品加工冷链物流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深加工、全产业链及配套生产服务项目,用项目支撑、牵动和促进产业链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

以商招商,打造服务洼地 

有思路,落得实。2023年,德惠市成功引进了京东肉牛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等亿元以上项目46个,总投资超150亿元。鄂中复合肥项目(一期)从开工到投产用时7个月,速度刷新了长春市近年来项目建设的新纪录。项目建设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最终惠之于民。在吉林省经济运行“赛马”中,德惠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速位列第2,必然离不开营商环境这个“助燃剂”。  

“2023年以来,开设‘政策直达’服务窗口,围绕‘政策应享尽享、快速兑现’加大惠企政策直达力度,全面推动政策快速兑现,目前窗口可受理长春地区所有政策兑现服务。”德惠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副局长尹航详细介绍道,德惠市全面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休息日预约服务等制度,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完善窗口服务,设置“办不成事”“跨省通办”“政策直达”窗口,开展特色服务和兜底服务,让群众办事更轻松。 

如今,德惠市实现20个便民服务中心、309个便民服务站政务服务全覆盖,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 

2024年,德惠市将加快构建以传统产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稳经济,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6个,推动总投资95亿元的大唐长春二热电“退城进郊”“风力发电”“新能源+调峰燃机”项目群落位建设,为推动德惠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项目建设马力全开。 

返回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