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山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两山”理念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推动绿色转型的“新引擎”,生态强市建设的“方向盘”,积极探索“两山”转化的新举措、新模式,走出一条生态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厚植生态底色:从挖掘资源到转化红利
白山市充分利用长白山、松花江、鸭绿江三大金字招牌,大力实施“一山两江”品牌战略,扩大白山知名度、影响力,推动文化旅游、医药健康、绿色食品、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向品牌化迈进、向高端化跃升。
白山通过综合治理利用,推动矿地资源向林业资源、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转化,在板石废弃矿山谋划建设花果山公园,打造城市后花园,成功申报总投资53.3亿元的吉林鸭绿江源流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总投资5.18亿元的江源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工程。
有序开展蓝天、碧水、青山、黑土地、草原湿地保卫战,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水环境质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土壤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9%;22个国省控断面、8处在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水环境质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生态环境状况多年保持良好。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被生态环境部授予“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白山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打通双向转化通道
借助冰雪旅游热度,结合长白山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科学谋划非雪季的避暑休闲等文旅项目,临江天沐温泉康养度假区开工建设,长白千年崖城投入运营,成功举办“长白山之夏”文化旅游季和“长白山之冬”冰雪旅游季,全市文旅品牌价值迅速攀升。承办了2023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达成多项合作意向,计划总投资119.7亿元的32个项目集中签约。成功举办中国人参产业示范区论证发布会,施慧达新药完成二期临床试验,长白山药业、天立泰药业盘活老药号、引入新品种8个,华润和善堂、明泉药业中药饮片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医药健康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加大与国内知名饮用水企业合作力度,农夫山泉考察组来白山市考察并进行深入交流,与白山市就开发婴儿水、咖啡用水等高端水市场达成共识,去年临江年产119万吨天然水项目正式投产。设立省级硅藻土产业开发区,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靖宇抽水蓄能项目完成可研报告审查,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56.3%,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释放潜力。
发扬绿色之长:打造康养旅游目的地
白山围绕建设世界顶级雪场、生态型雪场、全产业链雪场的目标,打造世界级冰雪品牌和冰雪旅游胜地。加大投入,组建松花江文化旅投集团,沿松花江航线挖掘历史文化,打造多个节点项目,呈现“一条松花江,整部东北史”。完善基础设施,购置改造船艇,升级204.7千米松花江水上旅游航线,通航以来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沉睡亿万年的松花江以崭新姿态呈现世人面前,打造出长白山旅游新地标。
全市上下正抢抓中央振兴东北的政策激励效应、“高铁时代”的时空裂变效应、“两山”建设带来的聚合磁吸效应,全力打造全域旅游、人参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一路疾驰、一路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