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独具韵味的伽倻琴艺术、典雅活泼的朝鲜族长鼓舞、细腻深沉的洞箫演奏……在延边州这片充满民族风情的沃土上,孕育出众多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带着独特的地域烙印,承载着延边人民的传统生活习俗。
近年来,延边州坚持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从突出民族特色入手,强化责任,注重实效,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在位于图们市的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内,馆内分布着朝鲜族民间舞蹈、传统乐器制作技艺、传统音乐、传统文学故事、民间体育和游戏、民族礼仪、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多个板块。丰富的展品、具有年代感的图片、细致详尽的介绍,既有鲜明的朝鲜族民俗特色,又处处彰显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清晰脉络。
当你漫步在这里,如同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每一个场景都洋溢着民族文化的气息。据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该馆频繁开展丰富多样的非遗宣传、展示、展演活动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提高延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延边州依托区域特色,多措并举打造生态文化阵地。建设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安图长白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等展馆,宣传展示阵地不断加强。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基地和传习所(展示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和利用,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省级传承基地7个、传习所11个;州级传承基地37个、传习所(展示点)22个;州级传承体验基地12个。培育汪清象帽舞之乡、珲春洞箫之乡、图们长鼓舞之乡、龙井伽倻琴之乡等特色文化乡镇,以及“非遗”街区、“非遗”工坊等。
6月21日,延吉市中国朝鲜族民俗园内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国朝鲜族花甲礼”民俗活动在这里举行。“朝鲜族花甲礼”是朝鲜族重要的人生礼仪,由生日祝寿和尊重老人的风俗演变而来,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活动现场,伴随着悠扬悦耳的朝鲜族民乐声,12位老人身着亮丽的朝鲜族服饰缓步入场,在丰盛的花甲寿宴大桌旁就座。子女、亲戚等晚辈依次向老人们敬献寿酒、磕头叩拜,表达衷心祝福和感恩之情。整场活动展现了朝鲜族传统礼仪文化的丰富内涵,让广大市民和游客近距离了解和感受了延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延边州强化载体,构筑文化传承创新平台。全力打造“一市一品”节庆活动品牌,搭建全民共享平台,延吉朝鲜族端午民俗文化旅游节、和龙金达莱文化旅游节等已成为品牌文化活动。扎实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产生活,朝鲜族象帽舞、伽倻琴艺术、朝鲜族奚琴艺术、盘索里、满族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已深入到中小学校园,通过建立传承基地,广泛开展传习活动,积极培养后备人才,使优秀的民族文化有传承、有弘扬。积极开展宣传展示活动,在重大节庆和旅游旺季,组织朝鲜族象帽舞、朝鲜族长鼓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示展演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互动体验平台,让民族文化根植于群众之中。推进非遗进景区景点,积极推进朝鲜族服饰、朝鲜族传统米糕制作技艺、朝鲜族马格力酒酿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入中国朝鲜族民俗园、敦化中成朝鲜族民俗村等热门景区景点,搭建互动平台,为广大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截至目前,全州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1项——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国家级名录项目19项,省级名录项目90项,州级名录项目185项。(张伟国 相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