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精细研磨、肉鸡自动化饲养、汽车配件标准制造……2024年,来到德惠市,一个个重大项目建设快马加鞭,一个个高端智能、绿色加工企业稳产达产。从农业到畜牧业,从老工业再到新能源,在长春市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德惠市产业聚链成群,积极培育发展生态圈。
今年一季度,德惠市经济实现“开门红”,GDP、固定资产投资、全口径社零额、限上社零额增速均列长春外县(市)区首位,规上工业总产值、招商引资到位内资增速列长春外县(市)区第二位。从“零散”向“链式”突破,从“链式”再向“集群”跃升,德惠市县域经济走上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打造经济发展主战场
“今年10月初,项目正式投产后,可生产火锅食材、烧烤食材及调味品等四大类上百个单品。年产食材约1.8万吨,实现产值约10亿元。”日前,走进德惠市新型城市央厨供应链火锅食材园区,项目经理魏凌正对设备布局进行规划。央厨供应链火锅食材园区通过“订单农业”联农带农,同时,将产品销往城市餐饮企业,实现助农增收的目标。走进德惠经济开发区,只见一个个在建项目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循环经济”“食品健康”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德惠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在德惠市“无废城市建设”蓝图中,循环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德惠循环经济园区,吸引了电力生产、固废处置、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企业入驻,建立了固废处置循环利用体系。
在废品回收处理中,循环利用一直是行业难题,而长春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项目让德惠市实现“变废为宝”。“项目年处理生活垃圾约54.75万吨,年发电量约2.2亿千瓦时,并网供电量1.9亿千瓦时。”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未来,随着总投资100亿元的长春二热电“退城进郊”燃煤发电、风力发电、“新能源+调峰燃机”一体化3个项目落位,将为德惠市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更大贡献。
招商有图谱 聚焦产业链补短板
“目前,项目基建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车间共建设了两条生产线,第一条生产线计划今年10月投产,第二条生产线明年6月建设完成。”吉林省汉华智能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表示。
产业集聚,招商更精准。今年,德惠市开展“全民大招商”“四大班子全员招商”行动,赴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开展对接交流,成功储备轮胎裂解、畜禽精深加工等一批项目。在招商过程中,德惠市明确了三大重点产业方向,即循环经济、健康食品和装备制造。
鄂中复合肥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7个月,中环沥青混凝土搅拌站项目环保报批5个工作日完成……针对不同行业领域,德惠市紧盯域外发达地区和行业头部企业,制定了详细的招商图谱,立足“差什么、引什么”,针对产业链缺失环节,精确引进项目。
早储备、早落位。德惠市谋划储备专项债、“一万亿国债”、“产粮大县”等项目50个,总投资达111.6亿元。目前,“一万亿国债”项目已获批7.2亿元,专项债项目提前批下达资金4.52亿元,新洽谈项目83个,签约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铭星药业医疗器械产业园等项目15个,总投资83.1亿元。
探寻现代农业 夯实产业根基
德惠市通过现代农业实践,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多样性,为食品加工产业提供了更丰富和优质的原材料,促进了农业和食品加工产业共同发展。
在德惠市,稻田里不仅长出了生态大米,还“长”出了蟹、鱼、虾等,从单一种植转变为复合产出,真正实现了“一田多收”。2024年,德惠市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0万亩,整体效益预计实现1500万元,“德惠大米”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技术集成推广面积超过340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突破1万家,年屠宰生猪能力达50万头……农业现代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德惠市将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农业生产、农业经营体系,引领农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在布海镇周边,瓜果蔬菜在一个个大棚门前的零售点堆成了小山,今年,布海香瓜预计产值达5.6亿元。
不仅是“德惠大米”“布海瓜菜”,在德惠市实施的“特产强镇+特色品牌”建设中,郭家葡萄、朱城子玫瑰花等一批园艺特产脱颖而出。如今,德惠市园艺特产面积达18万亩,年产值达20亿元。米沙子全国产业强镇、朱城子全国食品名镇、岔路口稻米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有效保障德惠市食品产业全链条发展。
未来,德惠市将依托建材产业园区、食品产业园区以及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积极发挥区块链作用,持续丰富产品业态,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做强“生产链”,做优“服务链”,做新“衍生链”,实现产业集群集聚。同时,以优质营商环境这一金字招牌,以商招商、以企招企,用市场吸引市场,利用落位项目,引入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